青年翘楚

“大味”餐饮横空出世 |”90后” Liamzhou执掌美食天下

墨尔本的餐饮享誉世界,各国风情的餐饮文化蓬蓬勃勃,这和世界最宜居城市的称号相得益彰。  为什么宜居? 因为幸福度、舒适度和文化包容度…吃得舒服,吃得丰富,吃得地道,绝对是其中重要因素。

甚至可以说,在墨尔本你能品尝到比各国当地更为地道的餐饮   ,因为墨尔本能吸引高端餐饮投资移民和最高级的大厨。澳大利亚大厨的地位相当高,  “Masterchef”大厨的餐饮节目 ,很多重量级的节目都要为之让位 ;况且每个月都有各种大型赛事和节日 , 自然盛宴不断。在饮食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中餐品牌  “大味”蓬勃发展。

澳大利亚华人群体在近30年才逐渐壮大,而前20年的移民没有资金,更不懂什么品牌。后来新投资移民兴旺  ,有资金,有品牌意识、连锁概念  ,但当地的移民和留学生的数量还不足以支撑中餐品牌的发展。中餐没有著名连锁品牌一直是澳大利亚华人心中的缺憾。

2016年,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大味”横空出世。当人们还没有搞清楚这是何方神圣的时候,  “大味”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墨尔本,  10家店分布在东南西北,仅市中心就 5家!

大味老火锅、大味麻辣烫、大味江湖、蓉川菜,无论是店面的装修  ,还是口味的地道、产品的创新,各种市场玩法层出不穷,让大家觉得如果不去吃一次 “大味”  ,就算 “out”了。一个晚上,接待数百位顾客。大味在墨尔本的餐饮界可以说是战绩赫赫。大味的  “火”似乎在一夜之间,而对于筹备大味品牌的人,却是历经多年辛苦的准备  ,才迎来的曙光。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味”品牌背后,是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 “90后”,这么年轻的掌门人用了什么魔法,让 “大味”一夜成名? 说来,认识  “大味”的掌门人Liamzhou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若不是采访  ,我完全没有想到他是  “90后”   ,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  ,还是举止言谈,他都展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这可能和他从小就见多识广有关吧。

周父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进军酒店餐饮行业,至今已有30余年。Liam自小便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父亲待他严厉,告诫他对餐饮行业的热爱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他小小年纪便被送进酒店后厨从基本刀工学起。

如果说,  16岁独自一个人留学让他开启了新的旅程,那么 20岁在澳大利亚做生意则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做连锁品牌早就在Liam的人生计划中。早在2008年  ,那时他还不到 20岁,在父亲的帮助下,就加盟了澳大利亚咖啡连锁生意。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也是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拥有能接住机会的能力。

但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刚开始因为年轻,实际经验不足,而咖啡又是源于西方的饮品, Liam的店不断亏损。为了及时止损  ,他白天在店内亲力亲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晚上认真复盘,研究连锁品牌的各个环节、成本,学习西方人的管理经验。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6年,同时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根基  ,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是自小耳濡目染最熟悉的东西。身为海外华人,更应该承担起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于是,即使所有事情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还是毅然卖掉生意  ,带着连锁餐饮和弘扬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梦想,回到他的家乡,回到成都。

经历过一次海外创业的Liam对未来的选择十分清晰  ,就是要做火锅  ,这是最能代表四川味的美食。当时的墨尔本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四川牛油火锅,火锅文化也还没有完全展开。于是,回国后的他开始踏踏实实跟火锅老师傅从最基础学起,从最苦最累的活做起。或许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商业天赋  ,又或者是凭着对家乡美食的一腔热血。一年多的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四川火锅餐饮的流程和品牌的运作,

了解了火锅的精髓,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最初的大味团队。2016年年底  他开始筹备将四川牛油火锅带到墨尔本,为当地美食注入新鲜血液。此时,除想要完成自己最初那个建立的连锁品牌的梦想外,他还怀着弘扬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使命。

咖啡作为西方本土饮食文化代表,可以说已渗入西方人的骨髓,那么,   四川火锅文化是否能在西方的环境里,成为人们日常餐饮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让他们欣赏甚至聚餐的首选呢?这是 Liam在品牌建立之初所考虑的问题。在调研和学习后  ,他凭借商业敏锐度和对市场的了解  ,决定将新颖的风格融入中国传统的餐饮文化,去吸引海外华人和西方本士人士。餐饮文化不仅体现于食物本身,店面装修、家具、小玩偶、海报等各个细小的环节,都是文化传递的窗口。同时,大味的团队在不断考察和研究本地市场,入驻当地平台  ,与酒庄跨界合作,共同打造舒适的酒文化,等等。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  ,只有加强交流  ,才能将文化真正地传递出去。

就西方本土人士在顾客中的占比而言,大味麻辣烫为40%   ,大味江湖高达90%  ,当然  ,作为很多华人心中聚餐首”大味”获得四川政府颁发的  “全球形象体验店”选的大味老火锅,这一比例也高达45%。同时  ,大味更是受到Broadsheet  、ThecityofMelbourne  、GoodFood Guide等当地媒体的采访。 初心未变,大味品牌一直在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着。

为大味的第一家店选址、装修、招聘、宣传,这对于第二次在澳大利亚餐饮界整装启航的 Liam来说,   已经驾轻就熟。为什么要叫  “大味”  ?除了因为”味道”是根本,还因为将传统现炒牛油底料的火锅手艺带到了墨尔本,为当地空白火锅环境画下了浓重的一笔。食材则当地化,用澳大利亚安格斯牛熬制牛油底料,精选澳大利亚农场直送的鲜嫩无比的牛肉、羊肉和新鲜海产品,这让大味火锅锦上添花,   比成都的火锅更加分。

由于生意比初期预想的还火爆,问题也接踵而来。由于大味坚持每日现炒火锅底料,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最初  ,炒制在厨房就可以完成,到后来,火锅底料的需求量大到必须找一个加工厂。大家都说隔着条马路都能闻到大味的火锅香,同时炒料又经常要炒到凌晨四五点,这也遭到了工厂附近的居民投诉,短短5个月 ,竟然搬了 3次家。最后,他们终于找到合适位置  ,建造了自己的600多平方米的中央厨房。

在律师、会计、人力资源、高管、市场推广、  品牌经理一一到位后,大味餐饮集团的总部诞生。  Liam为加盟商准备了完整的服务团队。同时,建造了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每个月准备一个货柜的调料,也建立了供应链系统和车队,为货源的稳定、成本的控制和配送的及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为各门店的正常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当品牌最红火之际,疫情猝不及防地到来。大味的精兵强将,从前厅人员到客服部,全面进行外卖的筹备与推广,菜单中的江湖烤鱼则在疫情期间一炮而红。

不得不说,  Liam在企业建设和发展方面极具远见,  IT部门的成立不仅将技术和数据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更从技术上优化效率,做出了技术创新。疫情期间, “大味”又推出蓝、黑、金各级会员卡,推出外卖团购小程序 ,还有微信群,里面非常热闹,参与度很高。

总部也没有因疫情而懈怠,大家没有一天休息,加强培训,检查优化管理流程,凝聚战斗力,因为平日生意忙而顾不上的细节,此时正是梳理的时候。终于,大味扛住了最艰难的考验。疫情后,大味在原有门店快速恢复的情况下,以两个月开3家店的速度,于Boxhil l和Glenwaverley开了两家加盟店,在CBD最热闹的 swanston街上开了第 5家麻辣烫。而此前2021年年初  ,全新概念店”蓉 · 川菜”已应运而生。现在大味旗下的 10家门店遍布在墨尔本CBD与周边。

最后  ,我们祝愿Liam和他的团队实现理想,”大味”餐饮,做大做强华人自己的餐饮品牌

Related Articles

青年翘楚

Jeff Lee | 华人非银行贷款机构开拓者

宏大资本创始人 20世纪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大量华人涌入澳大利亚,这一批大约4万人基本上在 1995年左右获得澳大利亚永居身份。  当时,澳大利亚刚刚从经济萧条中苏醒,在金融方面首先活跃起来。以前澳大利亚房价很低,十几万澳元便可以买到很好的房产,但是贷款非常难,利率也超过了 20% ,整个房地产市场死气沉沉。 90年代末,银行和贷款方面的政策一扫之前的僵化死板,贷款政策发生变化,不但容易借到钱,利率也大幅下降,于是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房价不断蹿升。 时势造英雄   宏大资本应运而生 2000年,  16岁的 JefLee刚刚从中国香港来悉尼上中学。虽然年龄小,但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也感受到了澳大利亚房地产的热度。因为他是中国大陆人,在中国香港就是寄宿,所以人非常独立,边读书边去餐馆、加油站打工赚钱。后来到黄金海岸上大学,业余时间去汇丰银行  (HSBC)打工,挨家挨户敲门卖信用卡。 Jef业绩很好  ,从团队第一名逐步做到全澳第三名。在这个过程中,他敏锐地感受到房地产火热的关键因素是贷款,于是毕业后果断换到一家华人贷款公司工作。 在房地产买卖方面,澳大利亚整个系统公开、透明、完善,不需要背景、资源,且对语言没有更高的要求。  1995年拿到永居身份的华人,正处于收入稳定、家庭团聚或结婚成家等准备买房子的时刻。天赐良机,能从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底部进入,于是聪明且爱房子的华人圈中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造富神话。...

青年翘楚

Martin Zhang | 从金诺到魔方

2003年,澳大利亚启动投资移民签证。  20多年来中国众多成功的企业家为了培养第二代,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带着子女纷纷赴澳。不过,培养二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东西方文化冲突   ,时代变迁,一代和二代如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一直是新移民讨论的焦点。本文父亲David和儿子Martin的故事,或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金诺地产”是父亲David起的名字  ,那时儿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公司的名字当然要听父亲的。过了 3年,儿子Martin逐步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  ,要把公司的名字改为  “魔方发展”  。父亲说:”公司最重要的是诚信,要一诺千金,一定要体现在公司的名字上。”儿子说: “公司的开发管理业务就像魔方一样,通过中心轴,关联并控制所有模块,进行有序高效的组合运动,拼出不同的精彩作品  ,把梦想中的房子照进现实。”父子俩因为公司名字沟通了大半年。最终,父亲被儿子说服,于是有了从金诺到魔方的变化。 父亲David来澳大利亚之前是中国一家以地产开发为主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母亲是房地产造价师。父母工作忙,晚上饭局常带着儿子一起,于是Martin从小学起就跟着大人在饭局上听着房地产方面的各种信息。Martin说:”来澳大利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4年,Martin马上 18岁了,父亲深知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觉得要让儿子开阔视野,于是不惜放弃中国的业务,办理了澳大利亚投资移民,举家搬至墨尔本。一般投资移民家庭是父亲在中国  ,节假日来澳大利亚几天,而妈妈陪同孩子在澳读书。但是David观点是 “一家人不要分开”,于是Martin享受着其他移民二代少有的家人陪伴,更重要的是父亲耳濡目染的指导。 David说,这些年他在培养儿子的问题上坚持两点:一是陪伴,二是开放。无论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

青年翘楚

徐媛 | 奔跑——向着光的方向徐媛 |

Labassa资本创始人 Labassa资本  (www.labassa.com)是一家资本和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包括地产债权及股权基金和商业地产资产管理。   打开企业介绍   ,我看到公司人员中西结合,  多数为曾在主流大公司担当重任、资历深厚的专业人士。创始人徐媛是一个非常靓丽的华裔女性,她在资本市场和机构银行业务领域拥有14年多的经验,在澳大利亚、亚太地区以及全球资本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人脉。我禁不住思考,在澳大利亚金融这样一个门槛很高、背景很深的领域,一个没有背景、  年纪尚轻的华裔女性,为什么能够领导这样的团队呢? 血液里流淌着企业家的基因 徐媛的爷爷是上海的前辈企业家,早年在上海创立并经营一家护肤品牌。徐媛把爷爷看作自己的榜样,或许是出于作为长孙女的使命感,抑或是血液里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使然,徐媛从小就对经营企业很有自己的想法。   1999—2003年她攻读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她的目标是去国外进修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习海外更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实操。 徐媛和妈妈分享了自己出国的打算。一天,妈妈带来一份报纸,上面有一赛训练期间,她和其他五个队员共同完成了近 100个商业案例分析和演说,这则广告:寻找 “幸运之星”。这是悉尼科技大学语言学院在中国举办的公开征选  ,胜出者将获得 6个月语言课程的奖学金  ,徐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幸运果然到来,那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为她接下来的商业实践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青年翘楚

Mimi Gao | 10年磨一剑  ,不变少年心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澳大利亚房产市场十年一个周期,高盛集团创始人 “80后”MimiGao凭借对房产市场敏锐的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引领公司脚踏实地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地产周期。 在多变的市场中 ,她总能嗅到时代的先机  ,比如澳大利亚第一个房产类微信公众平台  “墨尔本房产资讯”就是Mimi早在2013年就建立的 ;她有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从不随大溜 ;疫情后,她倡导  “合在一起,成为和企业社会责任上,崇尚信仰的Mimi总是怀着一腔恻隐之心,尽力而为。 从尘埃里走来,做我人生的主 谁又可曾想到  ,如此亮眼的女性竟是普通地方、普通家庭出身,一路靠自己打拼,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地的? MimiGao是 2003年从山东一个小城市来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那时汇率高,澳大利亚的学费对她做小生意的父母而言是沉重负担。Mim i稚嫩的肩上扛起了生活的担子。为了节流,Mimi跟8个学生合租住房,总是在菜市场关门前甩卖时去买剩下的最便宜的菜。为了开源,Mimi四处找工作。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Mimi找工作也与其他留学生思路不同。她觉得,既然是工作,就不单纯是为了挣钱,而应该同时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  “一箭双雕”。因此,Mimi把目光放在了销售这个工种上。 第一份销售工作是上门推销电话套餐的无底薪工作。一周培训后  ,由组长带队去各个偏远地区地毯式地推销。Mimi每天要从下午4点敲门推销到晚上9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热的天气,都要挨家挨户地推销。...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