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商界精英

崔晓兵–Northmore 创始人

向北! 向北,走向极致 如果说每两个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件衣帽是来自崔晓兵的企业,你说这个人厉害不?更厉害的是,不仅在澳大利亚,在欧洲和美国 ,他的产品也遍布 12000家ALDI。十几年来,随着ALDI全球扩张的脚步,从产品开发、下订单、品控、运输到出口 ,他一刻不停地打造了  100多个上下游产业链,成为中国户外界最懂材料、 当然  ,看着容易 ,做起来难。  大家不知道的是,他曾经遭遇一张订单损失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艰难时刻,也想象不到觉醒的力量是怎样促进他完成自愈重塑生活并再次重回巅峰的过程。晓兵只相信 :向北! 向北! 走向极致 晓兵只相信 :向北! 向北! 走向极致 崔晓兵–Northmore 创始人 创业 客家人常常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骨子里面的DNA就是 “奋进”。晓兵出生在广东的山村,身为军人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对他的要求总是严格而执着。 13岁就住校的他,一个月伙食费只有4.5元人民币,尽管伙食上没油没肉青菜拌盐,  180个台阶每天拎水淘米,但学习成绩上获得了满堂红,拿到奖学金直升重点高中。而且,痴迷英语的他,下课总是追随着英文老师去办公室帮助批改作业,同时还刻意训练自己的普通话,那时候他的目标是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最后  ,却阴差阳错地考入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坏事变好事。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潮,晓兵一路开挂,从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到光大集团组建纺织服装部  ,除练就一身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精湛的外贸英语外,更锻炼了领导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 2002年他取得暨南大学MBA硕士学位,在一家大型私企经历了上市资本运作的锻炼。 2006年,他决心自己创业。幸运之神在他创业伊始就垂青于他。一个他在 1998年就认识的奥地利老客户找到他,希望他来帮忙开发中国市场  ,而这个老客户的背后就是如今的世界巨头,声名赫赫的零售连锁公司——ALDI  。如今ALDI连锁超市在全球20多个国家拥有一万多家门店,始终如一地专注于保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和价格。在参与ALDI近乎苛刻的竞标时,晓兵总是全胜而归。...

商界精英

龚耕–30年东西方理念的融合

龚耕先生, 澳大利亚全球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丹顿-廓客-马修(corkerMarshall)合伙人,曾担任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联邦建筑师协会奖评委,擅长跨文化的建筑设计和规划,  参与了中澳两国的大量建筑项目。  2016年他获得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设计大奖之一。 豪宅类”提名奖,他可谓设计与商业领域的东西方理念融合的最佳践行者。墨尔本2020年的春天因为疫情分外安静,但有一个身影从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从 5米长的奢侈工作台举目望去  ,是宽阔、高举、通透的客厅和足有50平方米的整面无框玻璃幕墙,以及窗外绿树掩映下的简约的庭院。在这里居家办公是怎样的一份幸福! 忙碌的龚耕先生和他的太太热情地从足有5米长的厨房餐台上为我沏了一杯欧式茶,然后从奢侈的定义聊起说,  “奢侈”本质上就是浪费。一句话,我倏然间明白了龚耕能够获得世界大奖的秘密。  电影 《教父》里有句很经典的话:”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龚耕就是那个只需要半秒钟的人。 墨尔本蛰伏的 10年 1991年5月 11  日是个阴雨天,龚耕记得很清楚,那天他落地澳大利亚墨尔本,来RMIT读建筑学博士。当时澳大利亚经济萧条  ,当大多数来澳华人为能找到5澳元一小时的工厂或餐馆工作而喜悦时,龚耕已经身穿西服穿梭于CBD写字楼之间了。毕竟,他是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又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5年,能画图能翻译,这样的人才弥足珍贵。 我问他,你一个 1979年的大学生,英语怎么会那么好?他说从小住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父母和周围长辈基本都是老师  ,隔壁邻居是在广播电台里教英文的老师,学英文似乎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从小学开始自学,每天晚上都听学校外语教研室的黑胶唱片的英语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等到进入大学,龚耕已达到英文免修的资格,进入大学后实际上一半的时间学的是德文。来澳大利亚前已经完全没有语言障碍。 当然  ,找到一份高薪全职工作还是要奔波一段日子,不过很快,  1992年他应聘进入一家瑞士人的以  “极致”著称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这间公司曾经为澳大利亚首富与众多超级犹太富豪设计和建造豪宅。龚耕在这家公司以善于学习、勤能补拙的态度,坚实的专业基础,任劳任怨的认真负责精神,赢得老板和同仁的认可,很快就成为中国相关项目的负责人。  1995—1997年澳大利亚经济复苏,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主持的项目获得了 1997年建筑师协会的年度奖。如此,龚耕一待就是 10年,一点儿都没有急于求成的样子。其间龚耕不是没有更好的机会,有人请他去苏州工业园做其中设计公司的总经理;有印度尼西亚公司高薪聘他去上海管理工程;还有澳大利亚跨国公司等待着他圣诞节完成项目就签合同……而这一切机会,冥冥之中似乎都有一种力量的牵绊,让他与之擦肩而过。或许上帝早有安排,等待他的是未来的高光时刻。 事业迎来高光时刻 2001年的 11月 ,澳大利亚著名报纸 TheAge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小广告是全球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DCM的招聘启事。龚耕敏锐的嗅觉告诉他,真正的机会来了!...

商界精英

聂陶锦–从中国企业家到澳大利亚农场主,再到中澳慈善家

在中国,他是中国广东东莞锦荣水电安装公司董事长。 2007年他来到澳大利亚,在 163商业移民签证中成为第一个以做葡萄酒贸易拿到永久居留权  (PR)  的人,拿到PR后他选择居住在墨尔本,逐步放弃中澳两边跑。一开始他投资物业管理公司 ,2015年他买了一个25万平方米的昆士兰农场。他一步步操办了大女儿的婚礼,送二女儿去英国留学,把小女儿送到私立寄宿中学,又在所有人惊讶的眼光中,卖掉又在所有人惊讶的眼光中,卖掉了墨尔本的房子,然后夫妻两人踏踏实实搬到昆士兰农场,认认真真做起了农民。 经过潜心研究、起早贪黑播种,仅仅两年,聂陶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火龙果农场主,之后又转战种姜的无土栽培温室大棚产业。刚开始经营农场时,他年近60岁,完全不懂英文,不懂农业,更不年轻  ,但逐渐地,他让周围所有的澳大利亚本地人都无比敬佩。 更为感人的是来到澳大利亚后,他依然坚持慈善事业,参与创立并陆续捐助18万澳元给ACEF澳大利亚中国教育基金会。他就是聂陶锦,那么这个充满神奇故事的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如何? 从吃不饱的孩子到成功的企业家 老聂的童年真是太苦了。他7岁时,  37岁的父亲意外工伤摔成脑震荡  ,那时他是家里4个孩子中的老大,最小的妹妹刚刚6个月,无疑这个意外仿佛天塌下来一样。从那时起一家人的生活全部靠母亲微薄的收入不说,还要给父亲治病。他记得自己经常一天只喝一点儿稀饭,饿着肚子上学是常态。后来为了还父亲治病的 2000多元人民币欠债,全家坐在藤床上糊火柴盒  ,糊一万个才赚5.8元人民币,每天一刻不停  ,一干就是 5年,高中几乎没有时间去上课。这种苦不要说天天熬着,哪怕是听着都不知道如何承受。 16岁时,他终于可以顶替父亲上班了,聪明勤劳的他认真学习电工技术,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本领。  1988年,他帮助一位开酒吧的朋友安装水电设备  ,因此找到一个可以在酒吧门口卖雪糕的机会。没想到  ,在别人一个月赚 50元人民币的时候,他一天就能赚 50元人民币了,如此赚得生意的第一桶金。后来他开始做食杂店,再后来他闯深圳和东莞,最后落户东莞,建立了锦荣水电安装公司。从开始不知道如何谈订单到后来他的业务扩展到 14个省市,从几千元人民币的订单到最后上千万元人民币的合同,他从一个曾经吃不饱饭的孩子成长为真正成功的企业家。 从成功的企业家到教育慈善家 有一段时间他也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中  ,和朋友吃喝玩乐,但内心隐隐约约感到空虚。有一次朋友们聊天,大家聊起赌博输钱的事儿,一个说已经输掉了4000万元人民币,另一个则说,你还是小意思,我已经输了 1亿人民币了。这让在旁听着的聂陶锦非常难过  ,他想着,这些钱可以拯救多少贫穷的家庭和孩子啊。他经常说:”飞机飞得多高不重要,关键是要平安降落。赚多少钱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赚的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 以前他也捐助过一些项目  ,但最后没有得到任何的回音。他觉得这回他要亲力亲为。于是,...

商界精英

乔艳君-移民三部曲:苦难成功公益

见面之前,  “乔艳君”这三个字在笔者心中等同于女性企业家和三个男孩的妈妈。知道她长年往返中澳,兼顾家庭和事业,   心想她应是满脸的疲惫和沧桑。但见到她第一眼,就看到她的笑里满是温情,仿佛是一片没有边际平静的大海,水面上映着透明的光。我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她身上会有这种气场,而在接下来的谈话中 ,答案慢慢浮现。 起点平凡,起飞加速 乔艳君人生故事的开场再平凡不过。她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  ,青少年时期几乎就是在这种平淡而踏实中度过的,耳濡目染的是善待他人的处世之道。 和所有 “70后”创业故事相似  ,她也曾辞去公职去沿海打工,勤奋的她是打工妹中的佼佼者,因为优秀,被深圳总公司派往云南成立了分公司。然而平静的日子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打破  ,总公司破产,打工路上 “失去”了老板,她只好自己创业。 幸运的是,她赶上了200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她所从事的专业游泳馆建造市场很快为勤奋的她敞开了大门。 1999—2006年,不到 10年,公司便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业绩最好的游泳馆专业承建商。 移民,跌入现实之苦 家庭观念极重的乔艳君认为  ,事业可大可小,可早可晚,而孩子的教育则刻不容缓。为了孩子的教育  ,乔艳君决定移民澳大利亚。  163签证获批之时  ,乔艳君已怀孕6个多月 ,就这样挺着大肚子  ,乔艳君和家人一起来到墨尔本。 新生活的忙乱可想而知  ,可是困难之大还是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有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问题: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夫妇俩开车到市中心办事。那是提新车第一次正式上路。乔艳君的先生像所有新移民一样,完全不熟悉澳大利亚的路况及交通规则  ,仅凭一张中国驾照翻译件开车,遵循着在国内的驾驶习惯  ,前面公交车右转  ,没有多想就跟着转了。而这时直行车已经启动  ,短短几秒钟之后,两辆车相撞。 警察很快赶到现场,问乔艳君夫妇难道没有看右转灯吗?两人面面相觑  ,竟不知道还要看右转信号灯。警察当下判他们负全责。还没来得及买车险的她前前后后竟在修车上花了一万多澳元。金钱上的损失必然令人不快,然而更让他们受挫的是那种无法言说的委屈和无奈感。对方车主愤怒的眼神和明显的不耐烦像是一张代表着澳大利亚的脸,给他们刚刚开始的移民新生活留下了阴影。 无亲无故,诸多的不顺  ,再加上新生儿出生带来的生活琐事  ,乔艳君的先生不堪压力,选择回国,留下乔艳君独自带着孩子面对澳大利亚的一切。举目无亲,前途未卜,她陷入人生最黯淡的深谷。...

商界精英

杨浩–蚂蚁般工作  ,蝴蝶般生活

“在晨曦微光的勾勒下,Mountotemanu的峻峭的黑色轮廓伴随着海浪声,依旧在雾气中隐约闪现,这是黎明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南太平洋深处的BoraBora岛海浪冲击着珊瑚环礁,灰白色的渴湖和椰林映照的环礁小岛开始微微显现,不时有阵阵的暗香袭来,那是椰子、香草、橘子花的馥郁香味,我揉着眼睛从Edgard那 采访杨浩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他有很多旅行和创业的故事,并不断迸发出一些华彩智语  ,虽然并不高大上、让人崇拜  ,却会引人不时捧腹大笑  ,细细品味。 杨浩出生在昆明,山清水秀的环境让人充满了灵气。 在澳大利亚做为模范投资一名,他在2012年上过澳大利亚大名鼎鼎的The Age主流报纸头版,还接受过维多利亚州政府的 Thevictorianconnection 的专访。最近几年则投资于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护肤品和TGA/GMP药厂建设总包领域。其中,还少不了帆船、房车、潜水、旅行  ,遍布世界各个小岛旅游的行踪……别人移民澳大利亚,都形容为 “蹲移民监”  ,而他是满世界玩儿,还不耽误赚钱 我们来听听他对移民生活的见解吧 关于一名生活: 让自己活得有趣,勇于接受不确定性 “我的人生和水有关,这辈子我都会选择临水而居。幼时,外公经常凌晨叫醒我,用自行车驮着我去滇池边沟壑交错的小河里钓鱼,至今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清晨河面的薄雾、水草荡漾、空气中弥漫着的湖腥味,以至于以后的日子我一直对凌晨早起充满特殊的期待和兴奋感,所以来澳大利亚后我经常带女儿去世界各地旅行,重复着当年凌晨早起后的故事,试图展示给她一个真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世界,每次旅行都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饱含差异性的种子,期望在她未来的某个时段开花结果。 “2000年第一次来澳大利亚旅游  ,正值AustraliaDay  ,墨尔本yarra河畔的夜晚,群星璀璨、漫天礼花,我当时不知道这其实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多年后回首,你会发现有些地方、有些事,注定要在之后的时光里与之发生碰撞——命运其实早已做好安排。 “来到澳大利亚后几年,除了打理生意,最愉快的就是痛快淋漓地玩儿潜水和帆船、旅行  ,但是生意剥夺了我们大部分时间。 “夏日里,我有时会住到sandrihamyachtclub游艇俱乐部的船里,夜里波光粼粼,不知名的小动物会游到船附近,  冒着泡泡还有喘气声——世界奇妙极了。”上一次的三天两夜的航行  ,有个刚刚失恋的女孩应聘  ‘会做饭的甲板水手’, 3天后上岸告别时,她给我们微信留言,大意是:  ‘和各位哥哥一起,和风浪做过斗争,从此以后再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所以你看,帆船和大海可以治愈我们  ,见过风浪  ,再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作为移民,除了照顾老人、孩子、生意  ,肯定会焦虑,但这几年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神经也变大条了,也不会过于焦虑了,所有担心的事情其实都没有发生。 “生活是自己选的,世界还是那个世界,...

商界精英

Cherry Zhang–澳大利亚 20 年三遇经营危机 力挽狂澜

一个边上学边打工的女留学生,从创业到经历三次企业濒临倒闭,再到经历了金融危机和疫情的考验,最终从凡事亲力亲为、全年无休的辛劳,到如今不仅在全澳经营着十余家 Chi-Link 灵气中医连锁加盟理疗馆,还实现了时间和财富的双自由。如今她可以早上在普吉岛散步,下午或者晚上和团队开会,也可以和先生来个想走就走的旅行而不影响公司的运营。让我们看看 Cherry 是怎么做到的。 堂堂硕士弯腰为人按摩,想要创业就不怕失面子 cherry出生于天津  ,父母是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高考失利是cherry遇到的人生中第一个坎儿,本来有实力考入南开大学却直接掉到二本的  “天津中医学院”  。大学毕业时又赶上第一回学校不包分配工作。她想到了出国留学,于是在 1999年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格里菲斯大学学习金融和会计。 因为是靠父母借钱才交齐学费的  ,所以cherry利用课余时间打零工,像是厨房帮工、酒楼推点心、前台,她都做过。 2001年cherry顺利毕业并拿到PR。她本来可以去找一份白领工作  ,但是她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甚至决定去按摩店打工。很多人不理解  ,一个堂堂的中国 5年中医针灸本科生和澳大利亚金融硕士,为什么选择去按摩店给人家按脚按腿,有的朋友甚至表示同情。但其实是cherry很想借着这样的锻炼  ,以后自己开家中医理疗馆,让西人了解中医,了解经络  ,了解穴位,让中医在海外发扬光大。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03年按摩店老板开分店,她成为合伙人。  2004年又和先生独自创业。 第一次经营危机: 一步一个坑,用钱换来经验 2004年,cherry离开悉尼,到布里斯班开了第一家在购物中心的理疗馆,不到30平方米,只有 5张按摩床。开业的第一天,她和先生一大早就一起憧憬着客人络绎不绝地进来,心满意足地离开。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第一天开张就吃了一个 “大鸭蛋”——营业额为零,因为当时在布里斯班还没有这样设在购物中心的理疗馆,顾客根本不知道她的店是做什么的。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

商界精英

江枫–光伏云平台专家江枫

疫情期间,墨尔本6次封城,总共持续2年多 ,许多中小企业只能僵尸般存在甚至倒闭 ,尤其是华人企业,起步晚,根基浅,以至于不少新移民干脆卷铺盖回中国。可是竟然有一家华人企业的营业额不减反增,忙得不亦乐乎,它就是ECA (EnergycouldAustralia)光伏新能源公司。 它是第一家获得澳大利亚CEC认证零售商资格的华人企业 ;是华为在维多利亚州的独家合作伙伴 ;特斯拉电磁墙授权零售安装商 ;IKEA宜家家居商业光伏服务商 ;AutoBarn  IM     Group总部等巨头的御用商业太阳能服务商。它的创始人是江枫先生 光伏产业响应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的呼声是这个时代的朝阳产业。得天独厚的光照条件,干净的空气,俄乌战争爆发后居高不下的电费,以及独立房为主的居住方式,使得光伏产业在澳大利亚大有可为。作为ECA公司的创始人,江枫是如何号准时代脉搏  ,在竞争者云集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一枝独秀的呢? 专注,用匠人精神对待产品,用专业服务打动客户 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出身的江枫毕业后在ABB中国工作多年。专业上和工作中一以贯之的积累让他在移民澳大利亚后顺利进入本地一家大型光伏企业。2015年  ,江枫成立ECA公司,组建团队,正式开始他的创业人生。万事开头难。尤其刚开始太阳能有政府补助时,整个行业鱼龙混杂,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获取第一批客户的信任是创业之初的最大挑战。 江枫不走捷径,以行业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用好产品和好服务说话将整个公司提升到行业的高层次:太阳能板只用市面上最好的材料;工程团队坚持自己培养,而非外包;施工质量注重细节,而非只追求速度;杜绝任何保修服务不到位的情况,跟客户全程保持有效沟通。 维州政府在太阳能安装上监管十分严格,居全澳之首,每个项目都由第三方验收。ECA不但验收成功率为100%  ,且其中 99.9%在首次验收就成功通过。公司还保持着客户零投诉和五星评论的纪录。  2015年成立至今,良好的口碑带来了公司的快速成长。目前,公司团队有8名销售人员  ,16名设计安装人员 ,3名IT人员和4名管理人员。其中,设计人员都持有电气工程师执照  ,安装人员都持有清洁能源理事会注册安装人员执照  (CECAccredited Installer)。 后来政府补贴取消  ,虽然影响了大部分太阳能公司,但命运女神终会眷顾真诚而用心的人。能够成为像IKEA宜家家居这种大企业的商业光伏服务商,无疑说明了 ECA公司的专业度。这是那些离开了政府补贴就倒闭的同业可望而不可即的水平。  8年的扎实努力让ECA成长为澳大利亚口碑最好的新能源公司。 优势,从何而来? 成功的背后不仅是坚持人所不能坚持的,更要有人所不能实现的独特优势。ECA翻译过来就是澳大利亚能源云公司,其名字就透露了其基于云平台的软件支持能力。目前,澳大利亚90%以上的光伏企业仅仅提供零售安装层面的服务。与他们不同的是,  ECA的服务涵盖从方案咨询、批文申请、项目设计、材料安装、质保到发电数据管理的完整流程。而实现发电数据管理这一核心功能的基础正是云平台。每个ECA签约托管的用户的发电数据都会被记录和存储在云平台上。不仅ECA的工作人员可以对用户的发电情况进行监控和后台管理,用户也能通过自己的设备终端实时查看自家电站的数据。 在澳大利亚,光伏产业也是政府监管非常严格的产业。澳大利亚能源管理局 (AustralianEnergyRegulator)是行业的执法机构。清洁能源理事会 (cleanEnergycouncil  ,CEC)则为行业制定准则和规范。 澳大利亚境内的光伏企业可向CEC递交认证申请,通过审核的企业可获得CEC认证零售商的资格。该审核的评判范围包括公司运营年限、创始人背景、客户投诉及处理情况、售后服务管理流程、历史项目案例等方面。维多利亚州政府自 2019年开始给予相关企业新能源补贴。该补贴是在联邦政府已有的...

商界精英

李敏–破茧成蝶展翅飞  ,逆境中绽放光辉

奥烨移民创始人 她曾经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最年轻的华人太平绅士,也是第一个获得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昆士兰州培训专员资格的人。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推出备受瞩目的SIⅣ 500万重大投资移民 188C签证,吸引了众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和高端投资移民前往。而第一个成功李敏不仅是澳大利亚全球人才白皮书的发起人,还担任澳中工商业委员会悉尼分会理事,并被 《华商功勋》记录为60位杰出华商领袖之一。在过去的20多年里,她一直积极参与各种中澳交流活动。无论是在广州与悉尼姐妹城市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  ,还是在深圳和布里斯班结交姐妹城市等活动中,都可见到她在活动现场忙碌奔波的身影。 自 2002年成立移民服务公司以来,李敏带领团队共帮助了上百家中国企业和上千个家庭成功移民澳大利亚。作为一个于 1992年才移居澳大利亚的新移民,李敏凭借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和以他人需求为先的服务理念,逐步在中澳交流的舞台上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她以自身的经历鼓舞和激励着身边的人,成为许多人追求梦想的榜样。 逆境飞扬,永不言弃 李敏,生于广州,父母皆为印度尼西亚归侨。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  ,李敏自然对国外文化充满了好奇心。然而  ,李敏在出生时便不幸患上眼疾,尽管经历了多次手术,视力仍未能恢复到常人的标准。尽管如此,视力障碍并没有阻挡她追求知识和追求梦想的步伐。她通过倾听的方式  “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度的思考能力。最终,她克服了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精神,攻克了学业难关,取得了两个学士学位。这段 “以耳代眼”的经历成为她日后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力量源泉。 得益于父亲是英语系教授,李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凭借这一技能成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常客,从事志愿者和翻译工作。这些经历为她日后在澳大利亚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和交际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  ,李敏随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初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她和其他人一样,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不安。陌生的文化和环境  ,不确定的发展和前景  ,让许多同学难以适应澳大利亚的生活。然而  ,正是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向往,让李敏坚持留在澳大利亚。 毕业后,李敏在澳大利亚国立教育机构任兼职教师,后跨入旅游行业。由于工作的缘故,李敏发现许多人因不了解移民法律,而误信一些不正当公司,导致在移民问题上既无法保障自身权益,还可能被视为非法居留。因此  ,李敏开始学习移民法律,转战移民行业。为了更专注地提供移民相关法律服务,李敏于2002年与澳大利亚前官员、商业和房地产投资专家等人合作,共同创立了AAC商业集团和奥烨移民服务有限公司。 李敏有一句座右铭: “Never give up.  “无论是视力缺陷限制  ,还是移居他国的迷茫,抑或是不断转换赛道的挑战  ,李敏在面对人生每个转折点时,始终坚守 “不放弃”的原则,勇往直前。 专注移民服务,助力成就梦想...

商界精英

Seven Yang–搭建澳大利亚亚裔中小企业与政府的桥梁

对很多企业来说,刚刚过去的疫情无异于一场莎士比亚笔下的暴风骤雨。能在暴风骤雨中屹立不倒,甚至还能帮助其他企业穿越周期、走出泥潭的公司 ,则是凤毛麟角 ,尤其是新移民创立的年轻公司 ,就更难能可贵。 AUGRANTS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帮助上千家企业申请政府补贴,每年金额在千万澳元以上,尤其是疫情期间,帮助众多企业渡过难关。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sevenyang。 Seven说:”根据对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可以发现,每年至少数千家澳大利亚企业符合澳大利亚政府的研发和出口补贴而不自知。”更让人惊讶的是,AUGRANTS公司基本上是  “先干活,后收费”,即先帮助企业申请  ,等补助金下来后才收取服务费。这让我们非常惊奇,  sevenyang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如此自信呢。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Seven yang果真有两下子,来澳大利亚前的履历相当亮丽  ,所服务的两家公司在中国都具有响当当的名字:华为和腾讯。 2004年,他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  ,一干就是十几年,从销售、项目管理、产品经理、解决方案、财务、人力资源,到供应链部门经理  ,华为有的岗位他几乎都干过了,而且从深圳到北京,最后到海外的中东和非洲。海外归来后,  2015年他又就职于腾讯  ,对内负责云计算存储开发,对外负责互联网业务中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时,他全权参与华为和世界五大著名公司之间展开的 14个月 3轮的。TA竞标,总竞标额为 1.2亿美元,他特别负责其中 5000万美元服务环节的竞标  ,从设备选型、价格需求、策略方案、覆盖率、维护维保、服务工期等,一一落实,光纸面文件就一米多高,最终他们获得70%以上的份额。这些经验为他在澳大利亚创立AUGRANTS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若不是机缘巧合申请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  ,顺利拿到PR,而PR的登陆时间马上就要过期了,他一定还在顶尖的公司、顶尖的领域一路狂奔着。看着刚刚出生的孩子,权衡纠结一番,最终决定  ,还是保住PR,毕竟英语好、专业好,他不担心在澳大利亚的发展,于是放弃锦绣前程,全家人打包上路。 大资本运作,一般的企业从研发到影响力上都是很难和这些领头羊相比拼的。况且澳大利亚客户忠诚度高,一旦确定合作关系,一般不出大差错  ,都不会更换。他觉得,他要做的行业,一定是专业度高、门槛高、市场空间大、竞争小、能够深耕的行业。最终他选定政府补贴、政府采购这两个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尤其亚裔企业...

商界精英

徐方–将澳大利亚前沿生物科技推向中国和世界

疫情使人们意识到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怎么增强免疫力成为热门话题。  因此,  生物科技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领域。今天,有前沿科学家指出,从源头激活修复细胞,才能从根源对抗疾病和衰老从源头激活修复细胞,才能从根源对抗疾病和衰老。 修复细胞的根源是干细胞。干细胞是人体的起源细胞,能靶向性修复受损、老化细胞和组织。人出生的时候,  1万个细胞中就有 1个干细胞 !  10岁时10万个里面才有 1个 !到80岁,200万个细胞里面才有 1个干细胞 !所以  ,随着干细胞数量越来越少,人就衰老了。 何谓UCF细胞因子?谁发现的?”启动体内干细胞发挥修复作用的金钥匙   ,是零岁全阵列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如果把干细胞比喻成橘子,那么细胞因子就相当于橘子中的VC  ,一个橘子吃下去  ,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橘子中的VC。 细胞因子专利技术的发明人,是国际权威细胞再生医学科学家、人体胚胎干细胞克隆全球前5人,墨尔本大学的AndrewFrench教授,以及国际细胞再生医学转化研究专家、老年病学生物医疗专家Dr .peterBritton 。这两位专家是澳大利亚及世界细胞再生医学领域最杰出的抗衰老科研机构之一PURECELL集团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但是能够让这两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展露于世人面前并落地中国和世界的真正推手,却是北大才子徐方。 2016年徐方正式投资PURECELL公司,成为澳大利亚这家专业生物科技公司唯一不是科学家的股东,以及唯一不是澳大利亚人的股东。正是因为他的出现  ,澳大利亚顶尖黑科技,才得以从实验室走向中国和世界。 从北大的光环走向澳大利亚,一切从零开始 1997年,因为北大学子的背景和在中国卓越的市场营销成就  ,徐方3个月就拿到了澳大利亚的永居身份。但当他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才发现,北京大学的光环虽赢得世间尊重,但面对现实生存和市场,仅有光环是不够的。于是徐方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徐方在澳大利亚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是在著名电器零售连锁公司HARVEY。 NORMAN  ,一边全职销售,一边全职攻读悉尼科技大学的MBA。结果未想到,仅用一年,就做到了全澳大利亚销售前5名并赢得大奖。这段小有风光的经历,让徐方获得了一些最初级的感悟:原来内向不爱交际的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销售专家。 要想比 80%的人更优秀,只需要比别人学习了解得更多一点,更广一点,更有耐。心一点销售不是卖产品和功能,而是分享价值和生活方式能够把复杂的原理变成简单的故事,化繁为简,才是销售的更高境界。 “在PURECELL,生命逆转,已成现实! ” 有了初步的成功  ,尤其是感觉具备了强有力的销售能力,徐方开始尝试迈向房地产领域。 徐方在地产界的 10年是澳大利亚地产投资最好的 10年,建立了百人团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投资专家  ,活跃于中澳之间,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事业风光和财务自由。然而,在地产事业的巅峰阶段  ,因为盲目扩张,参与地产开发,以至于外部危机来临时,没有准备好应对方案,徐方的事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或许上帝关上一扇窗,   目的是为你打开一扇门!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方结识了Dr .peterBritton,purECEL 集团董事局主席。这个偶然的相遇,成就了徐方下半生的事业一个精彩无比、充满想象的前沿生物科技再生医学全新领域,扑面而来!...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