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翘楚

青年翘楚

Jeff Lee | 华人非银行贷款机构开拓者

宏大资本创始人 20世纪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大量华人涌入澳大利亚,这一批大约4万人基本上在 1995年左右获得澳大利亚永居身份。  当时,澳大利亚刚刚从经济萧条中苏醒,在金融方面首先活跃起来。以前澳大利亚房价很低,十几万澳元便可以买到很好的房产,但是贷款非常难,利率也超过了 20% ,整个房地产市场死气沉沉。 90年代末,银行和贷款方面的政策一扫之前的僵化死板,贷款政策发生变化,不但容易借到钱,利率也大幅下降,于是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房价不断蹿升。 时势造英雄   宏大资本应运而生 2000年,  16岁的 JefLee刚刚从中国香港来悉尼上中学。虽然年龄小,但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也感受到了澳大利亚房地产的热度。因为他是中国大陆人,在中国香港就是寄宿,所以人非常独立,边读书边去餐馆、加油站打工赚钱。后来到黄金海岸上大学,业余时间去汇丰银行  (HSBC)打工,挨家挨户敲门卖信用卡。 Jef业绩很好  ,从团队第一名逐步做到全澳第三名。在这个过程中,他敏锐地感受到房地产火热的关键因素是贷款,于是毕业后果断换到一家华人贷款公司工作。 在房地产买卖方面,澳大利亚整个系统公开、透明、完善,不需要背景、资源,且对语言没有更高的要求。  1995年拿到永居身份的华人,正处于收入稳定、家庭团聚或结婚成家等准备买房子的时刻。天赐良机,能从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底部进入,于是聪明且爱房子的华人圈中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造富神话。 比如一个朋友,不会英语,不会开车,只是在餐馆刷盘子,但是他最多曾经拥有 40多套房子。这里面的诀窍是运用了贷款的金融杠杆。他先买一套房子并装修,待一年左右房子升值后就卖掉,或者重新评估房屋价值,以此为资本再贷款  (Refnance),利用其中的差价去付第二套房子的首付。当然这是在整个房地产趋势往上走的情况下,那时的趋势是房价每 7年翻一倍。 疫情前,澳大利亚GDP已连续 28年增长。同时那几年贷款容易,不用任何收入文件,用房子抵押就能贷款 60%  ,或者有收入证明,哪怕是海外收入证明,也很容易贷到80%。然后以房租支持贷款利息,一般银行前5年都可以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如此循环  ,以至于 Jef出门买菜路过房屋拍卖,经常就举手出价买了下来。 在贷款公司工作的两年,Jeff学习到很多贷款中介业务,但是理念不尽相同  ,他意识到是时候自己出来闯一闯  ,摸索出一条新路。于是 2013年4月他创立了宏大资本(vastcapital)  ,独立从事贷款中介业务...

青年翘楚

Martin Zhang | 从金诺到魔方

2003年,澳大利亚启动投资移民签证。  20多年来中国众多成功的企业家为了培养第二代,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带着子女纷纷赴澳。不过,培养二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东西方文化冲突   ,时代变迁,一代和二代如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一直是新移民讨论的焦点。本文父亲David和儿子Martin的故事,或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金诺地产”是父亲David起的名字  ,那时儿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公司的名字当然要听父亲的。过了 3年,儿子Martin逐步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  ,要把公司的名字改为  “魔方发展”  。父亲说:”公司最重要的是诚信,要一诺千金,一定要体现在公司的名字上。”儿子说: “公司的开发管理业务就像魔方一样,通过中心轴,关联并控制所有模块,进行有序高效的组合运动,拼出不同的精彩作品  ,把梦想中的房子照进现实。”父子俩因为公司名字沟通了大半年。最终,父亲被儿子说服,于是有了从金诺到魔方的变化。 父亲David来澳大利亚之前是中国一家以地产开发为主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母亲是房地产造价师。父母工作忙,晚上饭局常带着儿子一起,于是Martin从小学起就跟着大人在饭局上听着房地产方面的各种信息。Martin说:”来澳大利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4年,Martin马上 18岁了,父亲深知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觉得要让儿子开阔视野,于是不惜放弃中国的业务,办理了澳大利亚投资移民,举家搬至墨尔本。一般投资移民家庭是父亲在中国  ,节假日来澳大利亚几天,而妈妈陪同孩子在澳读书。但是David观点是 “一家人不要分开”,于是Martin享受着其他移民二代少有的家人陪伴,更重要的是父亲耳濡目染的指导。 David说,这些年他在培养儿子的问题上坚持两点:一是陪伴,二是开放。无论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  David家有一个传统,就是每周有一个头脑风暴的时间,全家找到一个主题,各抒己见,不作评判,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就像文章开头所说公司的名字  ,即使David开始不同意,也没有一票否决  ,而是与儿子持续讨论了大半年。 David是一个相对谨慎稳妥的人,没有随大溜盖公寓,搞大开发。虽然他在中国操作的项目小则是十几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大则是接近百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但毕竟对澳大利亚的开发不了解  ,于是最初的项目都定位在墨尔本近郊的灰地区域,投资中小型的联排别墅与独栋别墅开发。这个决定让金诺躲过了 2016年和疫情后许多华人开发商的困境。 在父亲的大方向指导下,英文好的Martin,负责具体操作,父子配合默契。几个项目成功之后,他们边享受、边赚钱的理念也影响了周围的投资移民朋友,大家纷纷聚拢到金诺周围,参股投资。金诺凡事公开透明,及时沟通  ,更加上David有20多年的地产经验  ,技术出身,做事靠谱,让更多的投资者投了信任票。没有任何宣传推广,  6年时间逐渐扩展到有 30多位忠诚的投资股东,开发了 30多个项目,并于2021年拓展旅游地产板块,让一路相伴的投资者也都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 和老爸David安静的性格不太一样,儿子Martin激情四射,热情洋溢。Martin从小学习不用操心,还是班长和学生会主席。从小学起每年寒暑假都去北京、上海参加培训,有  “巨人头脑风暴培训班” “北大青少年巅峰领导力培训班”  “篮球夏季训练营”等  ,高中时还参加了联合国演讲培训专家——美国人娜塔莉  H .罗杰斯的 “公共演讲”培训。这些培训开阔了眼界...

青年翘楚

徐媛 | 奔跑——向着光的方向徐媛 |

Labassa资本创始人 Labassa资本  (www.labassa.com)是一家资本和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包括地产债权及股权基金和商业地产资产管理。   打开企业介绍   ,我看到公司人员中西结合,  多数为曾在主流大公司担当重任、资历深厚的专业人士。创始人徐媛是一个非常靓丽的华裔女性,她在资本市场和机构银行业务领域拥有14年多的经验,在澳大利亚、亚太地区以及全球资本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人脉。我禁不住思考,在澳大利亚金融这样一个门槛很高、背景很深的领域,一个没有背景、  年纪尚轻的华裔女性,为什么能够领导这样的团队呢? 血液里流淌着企业家的基因 徐媛的爷爷是上海的前辈企业家,早年在上海创立并经营一家护肤品牌。徐媛把爷爷看作自己的榜样,或许是出于作为长孙女的使命感,抑或是血液里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使然,徐媛从小就对经营企业很有自己的想法。   1999—2003年她攻读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她的目标是去国外进修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习海外更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实操。 徐媛和妈妈分享了自己出国的打算。一天,妈妈带来一份报纸,上面有一赛训练期间,她和其他五个队员共同完成了近 100个商业案例分析和演说,这则广告:寻找 “幸运之星”。这是悉尼科技大学语言学院在中国举办的公开征选  ,胜出者将获得 6个月语言课程的奖学金  ,徐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幸运果然到来,那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为她接下来的商业实践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人生有规划事业有目标 很快,徐媛面临毕业找工作。她和别人一样投了很多简历  ,也得到了一些来自各类行业公司的Offer。徐媛戴着硕士帽参加毕业典礼当天,接到一个来自澳大利亚汇丰银行总部的电话  ,说周一可以去上班,虽然那是一个起薪不高的初级职位,徐媛还是欣然答应。 徐媛属于非常理性、逻辑思维强、处处有规划、方向目标特别清晰的类型。还在念高中的时候,她就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她把自己特别欣赏的名人特质罗列下来,贴在书房墙上,并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也去践行这些优秀特质。她加入汇丰银行后,迅速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和人员  ,在接下来的6年里,晋升了多个职位,从工商业务部客户经理很快做到金融机构机关业务部客户经理,负责汇丰银行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包括顶尖投资银行、资本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国际银行的业务往来。 作为这些国际领先金融机构的银行客户经理,  日常联络和交易对手多为国际顶尖金融高管,从专业知识到举止言谈上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无论在金融市场认知、商业谈判、风险管理方面,还是在处理复杂问题和把控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徐媛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炼和提升,她更是圈子里少有的华人女性。 2012年徐媛加入西太平洋银行 (westpac)  ,担任副总裁  ,负责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客户的相关交易和业务。汇丰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均为福布斯全球500企业上榜企业,徐媛感恩自己的这段履历,她在知名国际银行和澳大利亚本土银行共 11年打下的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成为她后来创业道路上巨大的无形资产。 2016年  ,徐媛的第二个孩子满两岁 ,她觉得一切俱备,只欠东风,她要启航了。 她辞去了西太平洋银行副总裁的稳定工作,开始专注于地产投融资并完成了多个地产开发和投融资项目。  2019年年初,...

青年翘楚

Mimi Gao | 10年磨一剑  ,不变少年心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澳大利亚房产市场十年一个周期,高盛集团创始人 “80后”MimiGao凭借对房产市场敏锐的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引领公司脚踏实地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地产周期。 在多变的市场中 ,她总能嗅到时代的先机  ,比如澳大利亚第一个房产类微信公众平台  “墨尔本房产资讯”就是Mimi早在2013年就建立的 ;她有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从不随大溜 ;疫情后,她倡导  “合在一起,成为和企业社会责任上,崇尚信仰的Mimi总是怀着一腔恻隐之心,尽力而为。 从尘埃里走来,做我人生的主 谁又可曾想到  ,如此亮眼的女性竟是普通地方、普通家庭出身,一路靠自己打拼,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地的? MimiGao是 2003年从山东一个小城市来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那时汇率高,澳大利亚的学费对她做小生意的父母而言是沉重负担。Mim i稚嫩的肩上扛起了生活的担子。为了节流,Mimi跟8个学生合租住房,总是在菜市场关门前甩卖时去买剩下的最便宜的菜。为了开源,Mimi四处找工作。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Mimi找工作也与其他留学生思路不同。她觉得,既然是工作,就不单纯是为了挣钱,而应该同时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  “一箭双雕”。因此,Mimi把目光放在了销售这个工种上。 第一份销售工作是上门推销电话套餐的无底薪工作。一周培训后  ,由组长带队去各个偏远地区地毯式地推销。Mimi每天要从下午4点敲门推销到晚上9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热的天气,都要挨家挨户地推销。  5个月的历程,家常便饭似的遭遇白眼、怀疑、冷漠、质问,Mimi不仅在英文上突飞猛进,也克服了自卑  ,渐渐锻炼出强大的内心。 第二份销售工作是在电话中心做电话推销。之后  ,Mimi进入墨尔本一家华人报社做广告销售。与前两份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销售不同,广告销售面对的是企业客户。Mimi又抱着学习商业谈判和商业交易的心态,迅速成长,后来毕业找工作之际就获得了报社的录用。 正式工作之后不久,Mimi主动为自己思考职业规划   ,向公司老板毛遂自荐做销售经理,组建销售团队,  自己设计薪酬体系,招聘培训新人。短短 3个月时间,Mim i带领 5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将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提高了 10倍。那时的Mimi  ,在拼搏的年纪不选择安逸,一周7天无休  ,周六锻炼组织能力,担任墨尔本中华青年联合会的副会长,周日还在一个中文学校兼职校长助理。 回到尘埃里,寻找自我的救赎 报社的工作经历让Mimi自信满满,她决定自己创办杂志。但首番创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以失败而告终。曾经的成功光环粉碎一地,失败的打击像涨潮的海水涌来,让她对自己前所未有地失望  ,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全打了水漂  ,连最后一期杂志的印刷费也付不出  ,每天只能刷信用卡度日。Mimi跌回尘埃里,每天像踩在棉花上,惶惶然不知所终,直至发生意外撞了车。 最危难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一个俄罗斯客户打来电话说要在杂志上刊广告。得知Mimi的杂志关张的情况,素昧平生的客户竟极力推荐Mimi去一家房产公司做销售。所谓 “天助自助者” ,Mim i马上收拾破碎的心情,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新公司里。 在房地产公司打工的那些时光里,Mimi胜于常人的地方在于会观察 ,会思考,敢行动。别人塞到每家每户信箱里的...

青年翘楚

“大味”餐饮横空出世 |”90后” Liamzhou执掌美食天下

墨尔本的餐饮享誉世界,各国风情的餐饮文化蓬蓬勃勃,这和世界最宜居城市的称号相得益彰。  为什么宜居? 因为幸福度、舒适度和文化包容度…吃得舒服,吃得丰富,吃得地道,绝对是其中重要因素。 甚至可以说,在墨尔本你能品尝到比各国当地更为地道的餐饮   ,因为墨尔本能吸引高端餐饮投资移民和最高级的大厨。澳大利亚大厨的地位相当高,  “Masterchef”大厨的餐饮节目 ,很多重量级的节目都要为之让位 ;况且每个月都有各种大型赛事和节日 , 自然盛宴不断。在饮食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中餐品牌  “大味”蓬勃发展。 “大味”,让华人为之骄傲的品牌 澳大利亚华人群体在近30年才逐渐壮大,而前20年的移民没有资金,更不懂什么品牌。后来新投资移民兴旺  ,有资金,有品牌意识、连锁概念  ,但当地的移民和留学生的数量还不足以支撑中餐品牌的发展。中餐没有著名连锁品牌一直是澳大利亚华人心中的缺憾。 2016年,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大味”横空出世。当人们还没有搞清楚这是何方神圣的时候,  “大味”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墨尔本,  10家店分布在东南西北,仅市中心就 5家! 大味老火锅、大味麻辣烫、大味江湖、蓉川菜,无论是店面的装修  ,还是口味的地道、产品的创新,各种市场玩法层出不穷,让大家觉得如果不去吃一次 “大味”  ,就算 “out”了。一个晚上,接待数百位顾客。大味在墨尔本的餐饮界可以说是战绩赫赫。大味的  “火”似乎在一夜之间,而对于筹备大味品牌的人,却是历经多年辛苦的准备  ,才迎来的曙光。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味”品牌背后,是一位来自四川成都的 “90后”,这么年轻的掌门人用了什么魔法,让 “大味”一夜成名? 说来,认识  “大味”的掌门人Liamzhou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若不是采访  ,我完全没有想到他是  “90后”   ,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  ,还是举止言谈,他都展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这可能和他从小就见多识广有关吧。 周父从20世纪90年代起,便进军酒店餐饮行业,至今已有30余年。Liam自小便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父亲待他严厉,告诫他对餐饮行业的热爱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他小小年纪便被送进酒店后厨从基本刀工学起。 如果说,...

青年翘楚

Cris Chen | 流浪的富二代   扎根澳大利亚

在悉尼提起中餐喜凤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喜凤台在疫情前最多开到7家连锁,甚至延伸到布里斯班,而且每一家都是容纳上百人的大店,无论是中午餐、下午茶还是晚餐时间,经常一开门 , 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  10分钟屋子就爆满  ,几乎每天都会有在外面排队等位的情形。  由此可见,喜凤台以自己的品牌、品质、价格和服务赢得了好口碑。毕竟悉尼的餐饮业竞争还是相当残酷的,尤其是拥有280名员工,在澳大利亚这种劳动力奇缺、劳工保护至上的国家,是相当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就不妨深入喜风台的背后,采访喜风台。如今的当家人Crischen,   了解一下这个品牌的发展过程吧! 100万的兴衰起伏孤独少年的幸福与磨难 crischen的爸爸是中国台湾人,  18岁创业  ,进入中国香港、内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近乎垄断了喇叭、音响等相关的产业  ,成为巨富。 cris 1979年出于生中国香港,可谓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家有两个保姆、一个司机  ,暑假还可以去中国台湾吃喝玩乐,在11岁之前真是幸福得无忧无虑,快乐至极。 当然,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如此。  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被送到英国寄宿学校,虽然是贵族学校,但对一个 11岁的孩子来说,周围除了一个中国澳门人,没有一个亚洲面孔,全是金发碧眼   ,曾经吃惯了中餐,凡事有家人呵护,如今一律西餐,家人都不在身边,这一变迁还是相当残酷的。面对如此大的落差, cris内心无限孤独,无人诉说。暑假, cris一个人坐飞机回中国香港。从此,他明白,这就是生活。在他 19岁,懂得了责任、  自立之际,又被家人告知要去加拿大陪伴弟弟留学。那时候,  cris开始琢磨赚钱,他边卖衣服边读书。21岁的时候  ,有一天爸爸把他叫到房间谈话,意思是  ,你 21岁了,以后家里不再养你,但可以给你一笔启动资金,你想想要干什么?需要多少钱? cris有些措手不及,也有些小激动,思考了两周,最后决定和朋友一起开车行。他计算了一下,然后张口向爸爸要 100万加元。那是2000年啊,  100万加元是什么概念?没想到  ,爸爸一口答应  ,并在一周之内就打款给他。面对突如其来的 100万加元  ,cris有些不知所措,认认真真冷静了两周,决定先买两套房子,一套13.8万加元,一套 23.8万加元,然后才全部投入车行,   占了车行股份的 40%。 cris还是很有做生意的天赋的。新生意颇受欢迎,一台 700加元的二手车,经过维修后,竟然可以卖出2300加元的价格。两个小伙伴相当勤奋,为了省运输费和提高效率,经常自己取车、送车,一天可以开 1000公里,一周工作7天也不知道累。cris看到留学生的需求,发展了车贷,满足各类购买者。这样几年下来,他靠自己赚钱,开上了法拉利和保时捷。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之际,整个外汇市场、二手车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手里囤的车  ,不得不一辆辆低价卖掉……车行不得不关闭。更令人悲伤的是,合伙人不知是迫于失败的压力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因素,在回到中国台湾一个月后  ,和他失联了,后来才得知他自杀了。合伙人的太太和孩子找到cris...

青年翘楚

Arthurweng | 天玉君承创始主理合伙人

Arthur Weng:天玉君承(Sky Jade Partners)创始主理合伙人;IOC国际企策联盟发起人;Cloud Paper Group 执行董事;AFC澳大利亚金融图特约栏目作家;AFSL 持牌人。初见 Arthur Weng,没想到是一个“85后”的年轻人。在投资行业听闻天玉已有数年,这次有一个偶然机会得以采访 Arthur 并深入了解天玉君承。 空杯心态,弯腰做事 本以为Arthurweng是站在家族财富的高起点上开始创业,细聊才知  ,出身于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他  ,这些成果源于天道酬勤。他曾为中国的一家声名显赫的地产集团献力。怀着继续深造的心态,Arthur来到澳大利亚攻读迪肯大学的会计和金融专业的硕士学位。 生存问题和求职挫折迫使他迅速调整心态。哪怕任职雅高酒店前台  ,他也一丝不苟。倾注全力的奋斗回馈了他  “销冠”的成绩。在五年的雅高生涯中,他累计三次获得 “年度最佳员工”称号,并升任助理总经理。Arthur回忆,  “空杯心态”和 “弯腰做事”是他最大的收获;怀着踏实、勤勉和善于思考的工作态度,机遇便无处不在。 2017年,  Arthur开始涉足投资管理行业,并决定再次走出  “舒适区”,正式开启澳大利亚创业之路 天降大任,玉汝于成 来澳以后...

青年翘楚

Jillianxu | Brilliantalent 猎头公司创始人

猎头服务和人力咨询在 20 世纪末才进入中国,这两个舶来品在近 20年越来越被重视。猎头属于招聘行业里的细分,这个词另外的说法叫作高级人才寻访。“头”指智慧、才能集中之所在,“猎头”也可指猎夺人才,即发现、追踪、评价、甄选和提供高级人才的行为。当你接到猎头的电话,恭喜你,一是说明你厉害了二是你改变命运的时刻到了……人力咨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让公司业绩倍增长治久安。Brilliantalent 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华人猎头公司,而 Motivus 是中西合璧的人力资源公司,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Jillian xu。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 1999年,   14岁的 JJllian从上海来到在悉尼的妈妈身边。妈妈在澳大利亚打拼多年,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儿,母女相处的时间很短。像大多数初代移民一样,妈妈每天打三份工,努力为自己和女儿创造好的生活。妈妈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Jillian。  10年级  ,一到合法打工年龄,  Jillian每天下午3点半下课就去打零工,周末去著名的跳蚤市场摆摊。除了减轻妈妈的负担  ,也为了能攒钱 买机票回中国看望从小陪伴她的奶奶、姑姑、堂妹,还有一群好朋友。读高中那几年,她几乎没有向妈妈要过零用钱,攒钱进货、投资,统统靠自己。与此同时,她没有荒废学业。高中毕业,她顺利考上悉尼科技大学的商科。这种经历自然磨炼了 Jillian的意志,让她有很强的抗挫能力。虽然不是学霸型人才,但她学东西上手非常快,销售能力也强。大学她是半工半读的,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就在200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换作别人,这么年轻就进入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  ,会非常心满意足,但Jillian不满足于此,她总觉得外面应该有更大、更精彩、更广阔的舞台,她内心一直有一种渴望  ,一种要出去闯一闯的冲动。 在CBA工作的几年里  ,Jillian完成了学业,组建了家庭,有了呵护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   但她一直没有停止那种渴望,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潜力  ,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和土壤。她做小商贩,从中国进货到澳大利亚销售;跳槽到美国运通去历练  ,做信用经理。每一个成绩都不断鼓励她去尝试新的领域 此时中国的快速发展搅动着Jillian不安分的灵魂。她在中国网络上投简历,看到一个纳斯达克上市的猎头公司Hudson招聘,上面描绘此工作可以接触到各大著名公司...

青年翘楚

AngelaHU | 珠宝品牌AngelaJewellery创始人

从规划的人生到绽放个性的品牌梦想 人们对珠宝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迷恋感,流光溢彩的宝石和与之相称的精细设计总能勾动人们绻不尽的情思。 走进位于墨尔本Toorak高端精品街的AngelaJewellery珠宝店,立刻被一件件惊艳独特的珠宝吸引。每一件设计都充满着灵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故事。更令人惊喜的是,物超所值的价格,无疑可让更多人拥有一件中意的珠宝首饰。宝石之美,不仅仅在于绚丽夺目的外表,每一个平面、切割和纹理都赋予了它不同的魅力。每一位客人在衣着、举止和仪态上所不经意展露的气质,都应该有与之相称的宝石来搭配。在很多设计师眼中,珠宝就是专门用来讲故事的艺术品。 那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AngelaJewellery的创始人,听听她与珠宝的故事。 命运垂青的天使 创始人Angela是澳大利亚GAA注册的宝石鉴定师  ,同时拥有GIA、 IGI等国际权威机构颁发的鉴定资格证书。用Angela的话说:”我应该是一个幸运儿,可以将爱好转变成自己的事业。” 2012年,Angela在机缘巧合下开始接触 IGI比利时珠宝鉴定课。她从此爱上了珠宝鉴定,爱上了以设计珠宝来表达感情、思想。于是2013年她又只身前往美国攻读GIA宝石学家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她越发感受到在珠宝设计与鉴定方面的灵感。没想到  ,更大的机遇正悄然到来…… 有一天  ,她心血来潮地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幅刚刚完成的珠宝设计图,那是以神话中的美人鱼为原型创作的彩色宝石戒指图。没有想到  ,发布后几分钟就有人问: “这件戒指成品多少钱?  “这一问,一下子激起了Angela内心蕴藏很久的想法。 2016年,Angela Jewellery珠宝设计工作室正式成立,她就此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 从珠宝鉴定到建立AJ品牌 Angela很早便热衷于购买高定珠宝  ,且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东西方文化的熏陶,这使她的艺术创作领域极为宽广,她的设计风格总是能涵盖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特点,既有西方的浪漫立体,又有东方的端庄细腻。 最初  ,Angela的珠宝设计工作室只是帮助客人鉴定宝石和定制设计,没有想过自己创立品牌。然而,一个偶然事件让Angela有了新的想法。因为她设计的珠宝获得了许多客人的喜爱,为了能够在珠宝设计领域取得进一步的提升,Angela决定去参加一个行业设计大赛,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获得大奖。但是没有想到  ,她投稿的参赛作品被严重剽窃,做成的商品在网上销售得到处都是。她大为震惊,恍惚间才意识到,只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设计成果,让自己的设计之路走得更加长远。 可是珠宝品牌千千万万,风格更是眼花缭乱,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和 经过无数次的市场调研、探讨和实践,Angela以原先的高定珠宝为基础终于在2019年正式推出轻奢AJBYAngela Jewellery  。副线创立的初衷,是让珠宝首饰传达的美感大于材质本身的价值。副线AJ侧重于运用天然淡水珍珠做设计,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丝毫不减优雅时尚造型感,让更多爱美的顾客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珠宝。...

青年翘楚

王沛 | OZ Education创始人

来澳初期  艰难的7年低谷 王沛2002年大学毕业后只身闯荡上海做记者。穿梭于各种经济会议,在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工作中历练了 5年,也积蓄了在新城市开始新生活的经验和勇气。 2006年,先生的移民申请获批,王沛不得不放弃忙碌的记者生涯,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那时候澳大利亚经济不像现在这样活跃,语言不过关都找不到工作。在最初的3个月 ,她尝试过很多兼职工作。遗憾的是,由于语言和学历的限制,最后只能选择进入一家进出口批发公司。她在那里工作了4年  ,乏味的工作无法填满日益加大的心理落差,若不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她早就放弃了。回忆那时候的生命脉络,她说:”唯一遗憾的是丢失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让自己在很长的过渡时期里充满了压力,不自信和不快乐。” 好在王沛在看不到未来道路的情况下,还坚持通过学习和阅读去提升和疗愈自己!    “与其迷茫,不如先把脚下的路走好。”她一边读会计课程  ,一边不断地尝试新的工作  ,不停地学习和思考所能接触到的生意运营模式,并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先生成功地完成了事业上的转型,为家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转变,从为人妻到为人母 寻回自信绝地反击 一直以来的迷茫和家庭的压力,将王沛推入了人生的谷底。  2012年母亲节那天,家庭医生说她可能患上了乳腺癌。对她来说,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短暂的失魂落魄之后,从小不服输、倔强的王沛,觉得人生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必须绝地反击,她告诫自己,再不能委屈自己,生命短暂,要好好度过每一天 幸运的是,  2013年中澳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移民到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热度飙升,各种生意机会接踵而来。在经历了4年在家带孩子的生活后,王沛坚决地重返职场。此时正值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时期,王沛加入了悉尼当时最大的华人房地产销售公司。当时中国大陆和悉尼本地华人都争先恐后地购买公寓楼花,王沛工作踏实努力  ,业绩自然也扶摇而上。对澳大利亚房地产行业的了解也让她更上一层楼,她看好上游的地产开发领域,转入澳大利亚本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王沛终于可以自己创业了。  2016年,她创建了自己的地产销售和投资公司。 生命是流动的,越是活出变化,就越精彩!在创业的过程中,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因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领域:房产投资、房地产开发、商业项目并购、市场推广……各个领域的知识像拼图一样,让她不断地积累和完善经验和完善能力 幸运之神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王沛在一次土地收购项目中遇到。OzEducation负责人,在并购过程中了解到幼儿园的房产投资与运营管理,她欣喜地发现,这才是她真正喜欢的行业。于是,2019年她打开了新的事业版图。oz Education——澳大利亚知名的40年幼儿教育品牌澳大利亚幼教市场的总规模是 140亿澳元  ,总计 13000所幼儿园,为 132万儿童提供保育服务。学前教育行业被澳大利亚政府纳入最基本的民生行业,尽管...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