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翘楚

Cris Chen | 流浪的富二代   扎根澳大利亚

在悉尼提起中餐喜凤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喜凤台在疫情前最多开到7家连锁,甚至延伸到布里斯班,而且每一家都是容纳上百人的大店,无论是中午餐、下午茶还是晚餐时间,经常一开门 , 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  10分钟屋子就爆满  ,几乎每天都会有在外面排队等位的情形。  由此可见,喜凤台以自己的品牌、品质、价格和服务赢得了好口碑。毕竟悉尼的餐饮业竞争还是相当残酷的,尤其是拥有280名员工,在澳大利亚这种劳动力奇缺、劳工保护至上的国家,是相当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就不妨深入喜风台的背后,采访喜风台。如今的当家人Crischen,   了解一下这个品牌的发展过程吧!

crischen的爸爸是中国台湾人,  18岁创业  ,进入中国香港、内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近乎垄断了喇叭、音响等相关的产业  ,成为巨富。 cris 1979年出于生中国香港,可谓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家有两个保姆、一个司机  ,暑假还可以去中国台湾吃喝玩乐,在11岁之前真是幸福得无忧无虑,快乐至极。

当然,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如此。  11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被送到英国寄宿学校,虽然是贵族学校,但对一个 11岁的孩子来说,周围除了一个中国澳门人,没有一个亚洲面孔,全是金发碧眼   ,曾经吃惯了中餐,凡事有家人呵护,如今一律西餐,家人都不在身边,这一变迁还是相当残酷的。面对如此大的落差, cris内心无限孤独,无人诉说。暑假, cris一个人坐飞机回中国香港。从此,他明白,这就是生活。在他 19岁,懂得了责任、  自立之际,又被家人告知要去加拿大陪伴弟弟留学。那时候,  cris开始琢磨赚钱,他边卖衣服边读书。21岁的时候  ,有一天爸爸把他叫到房间谈话,意思是  ,你 21岁了,以后家里不再养你,但可以给你一笔启动资金,你想想要干什么?需要多少钱?

cris有些措手不及,也有些小激动,思考了两周,最后决定和朋友一起开车行。他计算了一下,然后张口向爸爸要 100万加元。那是2000年啊,  100万加元是什么概念?没想到  ,爸爸一口答应  ,并在一周之内就打款给他。面对突如其来的 100万加元  ,cris有些不知所措,认认真真冷静了两周,决定先买两套房子,一套13.8万加元,一套 23.8万加元,然后才全部投入车行,   占了车行股份的 40%。

cris还是很有做生意的天赋的。新生意颇受欢迎,一台 700加元的二手车,经过维修后,竟然可以卖出2300加元的价格。两个小伙伴相当勤奋,为了省运输费和提高效率,经常自己取车、送车,一天可以开 1000公里,一周工作7天也不知道累。cris看到留学生的需求,发展了车贷,满足各类购买者。这样几年下来,他靠自己赚钱,开上了法拉利和保时捷。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之际,整个外汇市场、二手车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手里囤的车  ,不得不一辆辆低价卖掉……车行不得不关闭。更令人悲伤的是,合伙人不知是迫于失败的压力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因素,在回到中国台湾一个月后  ,和他失联了,后来才得知他自杀了。合伙人的太太和孩子找到cris  ,cris非常难过,把卖掉当初投资的房子的钱都给了她们。他回到了原点,  100万变成零。

此时cris的爸爸正需要接班人,希望cris回到中国,帮他开展业务,cris一周内跑遍了广东,韶关、东莞、中山来来回回开会,但是找不到成就感  ,集团所有高管都把他当太子,没有人愿意教他什么,他也很难服众,他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接待国外客户,陪客户打打高尔夫球。这样待了9个月,cris决定放弃继承爸爸的事业  ,爸爸也尊重他的选择。如今爸爸也退休了,享受着财务自由  ,冬天滑雪、打猎,夏天打高尔夫球。

那时妈妈已经来到澳大利亚,她从中国香港移民澳大利亚后,发现这里没有好吃、地道的中餐,于是请来中国香港的师傅  ,在悉尼开创了以午茶和粤菜为主的喜凤台。cris从 11岁就离开妈妈生活,非常想念妈妈,他本来只是到澳大利亚看望妈妈,没想到妈妈希望他能够留在澳大利亚帮助她打理喜凤台。cris以前有一点看不起餐饮生意,更没想过自己以后做餐饮。他没有立刻答应妈妈,但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感觉,让 11岁就独自生活的他,突然有了归属感,觉得澳大利亚是他的家。

于是他从洗杯带位开始,扎扎实实像一个打工者一样工作,这里没有人把他像太子一样供着。如此反而让cris很快进入角色,他很快成为总经理,帮助妈妈打理整个生意,甚至不断开连锁店,包括自己探索,远赴布里斯班开店。他每周都和妈妈交流,厨房、楼面、糕点等  ,他都组织得井井有条。看似顺风顺水,但疫情也着实给了喜凤台打击。封城期间,都是太太打包cris亲自开车送餐,妈妈接点餐电话。从此cris学会了节约成本,比如库存降到7~ 14天。好在cris一直在为员工报税,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政府补贴 ;好在悉尼只有两次封城,每次只封了2个月,而且中间间隔了一年。这样  ,喜凤台也很快走出了困境。

总结在澳大利亚的这十几年  ,他觉得非常快乐,有妈妈、弟弟、太太、岳母、孩子,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他也感受到他的努力,为家人带来的幸福。妈妈安心退休,他还为妈妈买了保时捷。虽然没有像爸爸一样叱咤风云,但喜凤台的品牌在他手中不断发扬光大,他觉得很知足。

疫情让cris思考很多,尤其是疫情后人工贵到极点,这样一个在澳大利亚拥有280人的企业,压力可想而知。还有房租支出,喜凤台往往又都选址在高端购物中心。因此  ,通过新设的中央厨房  ,将喜凤台的早茶做成半成品,使之进入超市,将成为cris下一步的重点。因为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喜凤台茶点的品质都一以贯之,这要得益于cris的妈妈对质量的严格把关,一个虾饺里,虾仁的大小、  肉的比例、火候等都要一丝不苟。受利率等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可是对美食的渴望永远不会减退,如何平衡好这两项需求  ,让顾客吃上价廉物美的午茶,是cris决心让喜凤台进入超市的最大动因。当然,即使现在喜凤台餐馆的食物也是性价比超高

还有AI  ,cris已经把AI机器人运用到了喜凤台,   比如领位、送餐……购置一台机器人在澳大利亚本地要2万多澳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cris觉得必须走这一步,要解决人工贵的问题,更是顺应潮流,很多顾客小朋友就是要等机器人领位,否则就在门口等着不进来。当然AI的应用不止这些,  cris还有更多宏大的设想,比如自动售卖机的运用等。

总之,餐饮对他而言,不仅是餐饮本身,更是一个平台,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在他那个充满生意想法的头脑里大放异彩。如今的喜凤台再也不是那个当初他有点看不起的事业了

Related Articles

青年翘楚

Jeff Lee | 华人非银行贷款机构开拓者

宏大资本创始人 20世纪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大量华人涌入澳大利亚,这一批大约4万人基本上在 1995年左右获得澳大利亚永居身份。  当时,澳大利亚刚刚从经济萧条中苏醒,在金融方面首先活跃起来。以前澳大利亚房价很低,十几万澳元便可以买到很好的房产,但是贷款非常难,利率也超过了 20% ,整个房地产市场死气沉沉。 90年代末,银行和贷款方面的政策一扫之前的僵化死板,贷款政策发生变化,不但容易借到钱,利率也大幅下降,于是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房价不断蹿升。 时势造英雄   宏大资本应运而生 2000年,  16岁的 JefLee刚刚从中国香港来悉尼上中学。虽然年龄小,但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也感受到了澳大利亚房地产的热度。因为他是中国大陆人,在中国香港就是寄宿,所以人非常独立,边读书边去餐馆、加油站打工赚钱。后来到黄金海岸上大学,业余时间去汇丰银行  (HSBC)打工,挨家挨户敲门卖信用卡。 Jef业绩很好  ,从团队第一名逐步做到全澳第三名。在这个过程中,他敏锐地感受到房地产火热的关键因素是贷款,于是毕业后果断换到一家华人贷款公司工作。 在房地产买卖方面,澳大利亚整个系统公开、透明、完善,不需要背景、资源,且对语言没有更高的要求。  1995年拿到永居身份的华人,正处于收入稳定、家庭团聚或结婚成家等准备买房子的时刻。天赐良机,能从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底部进入,于是聪明且爱房子的华人圈中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造富神话。...

青年翘楚

Martin Zhang | 从金诺到魔方

2003年,澳大利亚启动投资移民签证。  20多年来中国众多成功的企业家为了培养第二代,使之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带着子女纷纷赴澳。不过,培养二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东西方文化冲突   ,时代变迁,一代和二代如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一直是新移民讨论的焦点。本文父亲David和儿子Martin的故事,或许会给读者一些启发。 “金诺地产”是父亲David起的名字  ,那时儿子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公司的名字当然要听父亲的。过了 3年,儿子Martin逐步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  ,要把公司的名字改为  “魔方发展”  。父亲说:”公司最重要的是诚信,要一诺千金,一定要体现在公司的名字上。”儿子说: “公司的开发管理业务就像魔方一样,通过中心轴,关联并控制所有模块,进行有序高效的组合运动,拼出不同的精彩作品  ,把梦想中的房子照进现实。”父子俩因为公司名字沟通了大半年。最终,父亲被儿子说服,于是有了从金诺到魔方的变化。 父亲David来澳大利亚之前是中国一家以地产开发为主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母亲是房地产造价师。父母工作忙,晚上饭局常带着儿子一起,于是Martin从小学起就跟着大人在饭局上听着房地产方面的各种信息。Martin说:”来澳大利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4年,Martin马上 18岁了,父亲深知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觉得要让儿子开阔视野,于是不惜放弃中国的业务,办理了澳大利亚投资移民,举家搬至墨尔本。一般投资移民家庭是父亲在中国  ,节假日来澳大利亚几天,而妈妈陪同孩子在澳读书。但是David观点是 “一家人不要分开”,于是Martin享受着其他移民二代少有的家人陪伴,更重要的是父亲耳濡目染的指导。 David说,这些年他在培养儿子的问题上坚持两点:一是陪伴,二是开放。无论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

青年翘楚

徐媛 | 奔跑——向着光的方向徐媛 |

Labassa资本创始人 Labassa资本  (www.labassa.com)是一家资本和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包括地产债权及股权基金和商业地产资产管理。   打开企业介绍   ,我看到公司人员中西结合,  多数为曾在主流大公司担当重任、资历深厚的专业人士。创始人徐媛是一个非常靓丽的华裔女性,她在资本市场和机构银行业务领域拥有14年多的经验,在澳大利亚、亚太地区以及全球资本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商业人脉。我禁不住思考,在澳大利亚金融这样一个门槛很高、背景很深的领域,一个没有背景、  年纪尚轻的华裔女性,为什么能够领导这样的团队呢? 血液里流淌着企业家的基因 徐媛的爷爷是上海的前辈企业家,早年在上海创立并经营一家护肤品牌。徐媛把爷爷看作自己的榜样,或许是出于作为长孙女的使命感,抑或是血液里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使然,徐媛从小就对经营企业很有自己的想法。   1999—2003年她攻读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她的目标是去国外进修工商管理硕士 (MBA),学习海外更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实操。 徐媛和妈妈分享了自己出国的打算。一天,妈妈带来一份报纸,上面有一赛训练期间,她和其他五个队员共同完成了近 100个商业案例分析和演说,这则广告:寻找 “幸运之星”。这是悉尼科技大学语言学院在中国举办的公开征选  ,胜出者将获得 6个月语言课程的奖学金  ,徐媛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幸运果然到来,那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为她接下来的商业实践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青年翘楚

Mimi Gao | 10年磨一剑  ,不变少年心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澳大利亚房产市场十年一个周期,高盛集团创始人 “80后”MimiGao凭借对房产市场敏锐的预判能力和应变能力,引领公司脚踏实地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地产周期。 在多变的市场中 ,她总能嗅到时代的先机  ,比如澳大利亚第一个房产类微信公众平台  “墨尔本房产资讯”就是Mimi早在2013年就建立的 ;她有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从不随大溜 ;疫情后,她倡导  “合在一起,成为和企业社会责任上,崇尚信仰的Mimi总是怀着一腔恻隐之心,尽力而为。 从尘埃里走来,做我人生的主 谁又可曾想到  ,如此亮眼的女性竟是普通地方、普通家庭出身,一路靠自己打拼,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地的? MimiGao是 2003年从山东一个小城市来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那时汇率高,澳大利亚的学费对她做小生意的父母而言是沉重负担。Mim i稚嫩的肩上扛起了生活的担子。为了节流,Mimi跟8个学生合租住房,总是在菜市场关门前甩卖时去买剩下的最便宜的菜。为了开源,Mimi四处找工作。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Mimi找工作也与其他留学生思路不同。她觉得,既然是工作,就不单纯是为了挣钱,而应该同时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  “一箭双雕”。因此,Mimi把目光放在了销售这个工种上。 第一份销售工作是上门推销电话套餐的无底薪工作。一周培训后  ,由组长带队去各个偏远地区地毯式地推销。Mimi每天要从下午4点敲门推销到晚上9点,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热的天气,都要挨家挨户地推销。...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