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名人

澳洲名人

从广告大亨到牧业达人——专访Harold Mitchell先生

澳大利亚是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人口虽少却拥有世界一流的服务业和农业产品作为国家强大经济的支撑。在蓝天白云之下,澳大利亚各个农场源源不断地出产着最棒的牛羊肉和其他农产品,并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扮演着主角。 2014年底,中澳双方完成了《中澳自贸协定的谈判》,允许中国每年最多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头商品活牛。今年三月,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牛肉年贸易额约为10亿澳元,其中活牛出口关税从10%降低到4%,到2019年将会归零。政策保驾护航,关税即将去除,澳牛出口之势看来不可阻挡。 为此我们采访了管理着7座牧场、拥有East Kimberley 最大的养牛场占地350万公顷、是澳洲对亚洲地区牛肉产品的主要出口商的哈罗德·米切尔 (Harold Mitchell AC) 先生,请这位曾经的广告大亨给我们讲讲他50年来投资的思路,以及如何华丽转身变成农场主背后的愿景。 远见是所有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 Travel the Furthest, See the Finest 1942年冬天,哈罗德·米切尔降生在维州边远地区的一个小镇子里。哈罗德儿时的家境并不宽裕,为了补贴家用,他不得不跟着父亲去周边地区做锯木工的工作,雇主在哪里,爷俩儿就去哪里。母亲在他15岁那年离开了他的父亲和四个孩子,生母的出走逼着他长大自强,不再去依赖父母,并且在以后的生命中更加珍惜家庭。 “去墨尔本一直是我的梦想。”不甘一直做锯木工的小哈罗德决定在电台里找一份工作,他在报纸上找广告,并且写求职信给维州的至少30家电台,不幸全部被拒绝。“我记得当时我想‘如果我能够这么一直积极的找下去,运气会来的。’”回到锯木工的岗位上不久,他在时代报上看到了一家广告公司招聘勤杂工的告示,误认为这份工作和电台有关,随即递了申请,那一年是1959年。哈罗德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打长途电话给墨尔本那家广告公司,这一“有种”的行为打动了雇主(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打长途电话算是件大事),邀请他来墨尔本面试。由此,一个广告巨头的梦从这里出发。 “老板后来告诉我,我当时被录取时因为我是所有去面试的求职者里,家住得离办公室最最远的那一个。”远行是哈罗德·米切尔的态度,也是他在广告行业共和其他领域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上世纪末,当大多同行用忽略来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时,他一脚踏出了广告人的舒适带,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数字广告这个未知领域;当本世纪初澳洲企业家的目光还停留在本地和欧美广告市场时,他却已经为自己的公司度量了步入亚洲市场的脚步,他似乎总是比其他人走得远。 远行看到的风景更美。1976年,他创立的米切尔&合伙人(Mitchell & Partners)公司依靠数字媒体购买获利9000万澳元,数年间累计帮助超过2000个客户买到了价值近40亿澳元的广告位;08年全球金融风暴其间,Mitchell &...

澳洲名人

从不向命运低头的”非典型澳洲人”, 对话澳洲公关女王Roxy Jacenko

坦然面对,从容不迫 约见Roxy之前,她的同事发来一期主流电视台对Roxy夫妇的访谈。Roxy的生活是完全被放大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下的。她的生活方式,她的情感关系,她的子女成长,甚至她的员工离职,都可以成为新闻,被议论、被八卦。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在镜头前,Roxy从来没有粉饰过自己的经历。对于所有一切发生过的事,都会大大方方地承认,积极主动地面对。 专访约在了Roxy Jacenko位于悉尼东区Paddington的办公室。一进门便能感觉到与寻常办公室的迥然不同,会议室的陈设如家居店的样板间一般精致温馨,大理石桌面、考究的皮质座椅、造型吊灯、盆栽的兰花,都尽显着不俗的品味。透过落地窗,抬眼可见的小花园更是别具一格,每株灌木都被修剪成了球状造型,颇为别致。 Roxy一进门就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安静的会议室瞬间气场火热。看到她如此活力四射的形象,我不禁问她一句,最近身体如何?她笑着说,癌症已经基本控制住了,每天需要服用药物,每周还需要去做放疗,几年前做过了乳腺切除手术,目前情况良好,没有扩散。 她在采访中不时地用类似的经历举例子,却从不强调过程与感受,语气轻描淡写。 她说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 她甚至都没有为此真正痛哭过 因为哭不解决问题 如此成熟理性,或许你以为Roxy是个苦孩子出身。其实1980年出生的Roxy成长于悉尼东区的富人区。区内集中着悉尼的名流富豪,海景豪宅、名车游艇、私立学校……但Roxy笑自己是东区的流浪者,因为从小都在跟随父母新置的物业而到处迁徙,每搬一次家就转一次学。 和其他同为富家千金的同学不同,Roxy从中学时代就在麦当劳打工,高中毕业后既没有选择上大学,也没有继承父母的事业和家产。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跌跌撞撞数年后,于2004年成立了Sweaty Betty PR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Roxy把公司运营的有声有色,标致汽车、Coles等知名企业以及Master Chef都曾是她的客户。Roxy也因此获得了“悉尼公关女王”的称号。 2013年Roxy勇敢地参加了9号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 《The Celebrity Apprentice Australia(名人学徒)》,还出了一本书,讲述悉尼名流圈那点儿事。此后,Roxy声名大噪,成为悉尼上层社会不折不扣的名媛,个人生活也成了澳洲新闻的焦点。 她嫁给了小她5岁的投行精英Oliver,育有一儿一女。个性十足的Roxy从来都用个人行动向传统挑战,她不办婚礼,不度蜜月,顶着“公关女王”的名声,却从来懒得去主动社交,工作和家庭才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父母严教,独立自强 面对如此精彩的人生故事,我禁不住询问其成长历程。 明明可以靠颜值 为什么还这么拼事业? 明明出身优渥,家境殷实 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个人奋斗?...

澳洲名人

Westfield西田集团创始人弗兰克·洛伊|从难民到澳洲之光

弗兰克·洛伊是全球资本价值最高的商业地产企业——西田集团(Westfield)的前主席和创始人,他今年87岁,精神矍铄。七十多年前,这个犹太孩子从大屠杀中幸存下来,成为了一名难民,而如今,他在澳洲富豪榜上名列第四,去年还在温莎城堡接受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爵位。他塑造的西田品牌作为全球唯一的购物中心品牌遍布欧美一线城市,西田的红色标志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西田和尤尼百的并购案也是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交易,此中,弗兰克·洛伊完成了从管理者向投资人的角色转换,并从商界向更广阔的领域转身。这个转身沉稳而坚定,并且绝不是一个开始,事实上,晚年的弗兰克·洛伊除了继续领导西田事业之外,还对足球、医学研究和国家智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头衔,是澳大利亚足协主席。他说,无论是西田,足球,还是慈善,他所要做的就是将澳大利亚最好的东西展示给世界。正如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说的:“弗兰克的故事就是澳大利亚的故事。” 第一生命: 西田故事 今年五月,在悉尼市政厅举行的最后一个集团股东大会上,弗兰克·洛伊正式与自己创建并经营了58年的公司告别。如果说,按照他的自传《弗兰克·洛伊的第二生命》,他在进入新世纪后的生命可以定义为“第二生命”的话,那么他的早期人生和西田40年的发展就是他的第一生命,而西田就是他的澳大利亚故事的开始 。《第二生命》译者、国内商业地产行业资深专家王玮先生说,业界存在一个共识,就是弗兰克是西田的灵魂,西田是“弗兰克·洛伊的西田”。 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刚刚在澳洲开始熟肉运送生意的弗兰克遇到了同样是新移民的约翰·桑德斯,两人合伙在悉尼西面的布莱克镇开了第一家杂食店,店铺没有名字。随着生意逐渐兴隆,他们开始涉足地产业务,律师建议他们为新成立的私人投资企业起一个名字。因为他们在做的正是将悉尼西面闲置的“农田”变为住宅的事情,于是1956年,“西田”诞生了。 1959年,弗兰克·洛伊的第一家购物中心“西田广场(Westfield Place)”在布莱克镇开业,它包含一家超市、两家百货商店、12家零售店铺和50个免费停车位。新南威尔士州的劳工部长亲自为购物中心的开业剪彩,大量消费者纷至沓来。弗兰克·洛伊敏锐地感受到,购物中心的时代到来了。 1960年,西田开发公司在澳洲股票市场上市,以满足众多业务的发展需求。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田注册了“Westfield Shoppingtowns” (西田购物城)的商标,西田开始家喻户晓。经过40多年的发展,西田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70%的澳大利亚人都可以在30分钟内抵达一个西田的购物中心,人们会用“去西田” 表达“去购物”。 然而一直以来,弗兰克·洛伊都有更宏伟的计划,他不希望西田止步于本土的成功,而期待西田成为国际购物中心的标杆。为此,他不惜将西田的资产包根据国际和国内分离重组,甚至将西田的名字交给由海外资产合并成立的国际公司沿用,而让本土澳新公司改名。王玮先生说:“现在看来,2014年的分离重组也为4年后尤尼百的收购做了最好的铺垫,并使这次出售变得水到渠成。”完成这次并购之后,西田品牌不仅得以保留,尤尼百也将从此以西田的品牌经营自己所拥有的购物中心,也就是说,未来全球顶级的购物中心中将有2/3悬挂西田的红色标志。弗兰克·洛伊创造的王国旗帜仍将高高扬起。 第二生命 | 真正的财富 王玮先生翻译的《弗兰克·洛伊的第二生命》已经出版,这本书讲述了新世纪以来,步入晚年的弗兰克·洛伊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全球环境中实现梦想与荣光——不仅仅在商业方面。对于他来说,生命的意义绝不止于资本的价值,真正的财富也并非商业资产能够概括。信仰、家庭、国家、外交、足球、种族、慈善,当然还有西田事业……在这些领域的参与和投入组成了他的“第二生命”。 因为对足球的热爱,2003年,72岁的弗兰克·洛伊担任了澳大利亚足协主席。当时,“袋鼠军团”已经缺席了世界杯长达30年,关注度极低,财政状况糟糕。弗兰克·洛伊用管理西田的方法和理念管理足球,带领澳洲足球从亏损蹒跚的荒野逆境中走出,2006年世界杯历史性杀入16强后,这项运动逐渐追上澳式足球和板球的普及程度,成为了可持续盈利的国家主流运动。在他担任足协主席12年间,“袋鼠军团”从未缺席世界杯并,并在2015年获得亚洲杯冠军。 谨慎的研究、专家的观点、深入的选择以及敏锐的嗅觉构成了他的商业思考模式,他将这样的模式应用在其它问题中,比如慈善。弗兰克·洛伊认为慈善不仅仅是做一个被动的捐助者,当他的儿子被诊断出一种罕见的不可治愈的眼疾时,他将跨国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医学和疾病研究,聚集了全球行业顶尖的专家和研究所进行大量临床和实验,在这样全球顶级资源的共享和密切的交流互动下,这个项目找到了防止这种眼疾恶化乃至失明的方法。他又将这种模式用于其他疾病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糖尿病研究,之后,又成立了澳大利亚洛伊攻克癌症研究院。同样,由于早期深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他创造了澳大利亚的顶级国家智库——洛伊研究院,作为感恩和回报这个接纳了他和家人的国家的最好礼物。洛伊研究院为澳大利亚在新世纪的外交发挥积极影响,包括呼吁更开放的移民政策和与中国建立更有建设性的双边关系。他说,洛伊研究院提供了一种促进澳大利亚知识产出的方式。 弗兰克·洛伊也是一个文化、精神和信仰的富人,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这些是他生命中无法磨灭的烙印。他的父亲,一个忠诚的犹太教信徒,因为不愿放弃祷告必需的物品,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德军士兵殴打致死。为了完成长期未能实现的精神夙愿,弗兰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安葬”了他的父亲:他购买了一节车厢——这节在二战期间往返于匈牙利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车厢运载了成千上万的匈牙利犹太人驶向死亡。他在车厢内放上了一个蓝色的祷告袋,不仅是纪念包括他父亲在内的50万死难同胞,也是对自己坚定信仰的诠释。 移民的楷模 |...

澳洲名人

逐风而行,一生必体验一次的热气球飞行,提《商圈》立享85折优惠

你是否向往着乘着热气球迎接日出,见证整座城市的苏醒? 有一个人已经在墨尔本的上空见过9000次日出,他就是澳大利亚环球热气球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飞行员Kiff Saunders善奇飞。 1: 追梦飞行家 “Blow With the Wind” 我享受飞行带来的未知感 Kiff有着30多年的飞行经验,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热气球飞行家。他更是澳大利亚最高热气球飞行记录(33000英尺)的保持者,飞行穿越了北极、卡塔尔、意大利等许多国家。与其说他是一名飞行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爱追梦的冒险家。 他称自己是一个没有计划的男人,“Blow With the Wind” 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喜欢飞行,享受飞行带来的未知感,他觉得自己在天空中漂浮的时候,是世界最安静的时候。抬头俯瞰,整个城市还在沉睡,没有喧闹的交通、嘈杂的人群,没有一堆琐事的烦扰,他深深的迷恋这个高空的世界。 他喜欢挑战,不安于现状,生活对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平淡无味的,更是一个跟随自己内心的生活旅程。“Work is Life”是他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就像他更希望用身体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风的速度和方向。对他而言,热气球更多的是他梦想的延续,生活的体现。 热气球不只是工作,更是梦想的延续,生活的体现。 采访中,Kiff告诉我们他在15岁时便考取到了滑翔执照。长大后,他并没有成为一名飞行员,而是成为了一名热气球飞行家。用他的话来说是热气球找上了他,缘分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1987年,他在一家热气球公司工作。五年后,Kiff带着一只狗和一个热气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1992年,澳大利亚环球热气球公司成立了。 飞跃在墨尔本城市上空 飞跃喜马拉雅山脉...

澳洲名人

发掘微生态的无限可能!看Life-Space如何成为中国线上益生菌第一品牌

在墨尔本 St. Klida Road 通透的办公大楼里,澳中《商圈》记者见到了 Life-Space 总经理 Ben McHarg。8 年前,Life-Space 还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公司,在 Ben 的带领下,短短八年时间,Life-Space 已经成为了澳洲益生菌(probiotics)领域毫无疑问的领军品牌。从生产、包装到市场推广,Life-Space 的飞速发展是令人惊叹的。在过去一年,澳洲益生菌市场取得了 20-30% 的增长,其中,光 Life-Space 一家就占了 70% 的增长率。 从一家小公司,到如今拥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整个公司的业务和掌管未来的发展方向,Life-Space 迅速获得了行业内最专业的认可。这背后的成功,Ben 认为来自于公司一直以来信奉的哲学——“发掘微生态的无限可能”。微生态为人体健康带来的巨大意义,正是...

澳洲名人

风云齐聚 | 细数《商圈》封面人物之商界大咖!

近几年,《商圈》访谈过各行各业的大咖,也采访过澳洲主流社会的名人政客,旨在为我们的读者呈现高端的企业理念和先进的价值观念。 透过他们的人物故事,《商圈》希望给读者传递中西方在企业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进而帮助华人移民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融入澳洲主流社会。 采访过的商界大咖中不乏多位世界知名品牌的澳洲CEO,借此机会再来回顾一下他们口中的品牌文化与发展之路,看他们如何带领企业立足澳洲! BMW澳洲首席执行官Marc-Heinrich Werner 全新BMW 7 系在墨尔本揭开的那一天。璀璨夺目的新车旁,一个高大、俊朗的男人,笑容可掬。他就是BMW 澳洲首席执行官Marc-Heinrich Werner。面对现场嘉宾,Marc 自信满满:“我有一位中国朋友,他告诉我,中国一直流行一个说法,‘开宝马,坐奔驰’。我个人非常认同‘开宝马’这个观点,因为宝马车实在太棒了。但是今晚之后,我相信这个旧说法将会被改写,大家会接受‘开宝马,坐宝马’这个新观念。”信心的背后,是他多年以来代表BMW 南征北战的经验;是对于BMW 百年来执着于制造终极驾乘机器的信任。看他如何实现BMW澳洲的发展策略——平衡,又如何做到自身家庭与事业的平衡。详情请见→平衡的艺术——专访BMW澳洲首席执行官Marc-Heinrich Werner See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drew Bassat 强势收购中国智联的澳洲最大招聘网站Seek.com.au,CEO安德鲁‧巴萨特曾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应该给予中国更多的尊重。在接收《商圈》采访时,他向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在他眼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是非常不一样的两个国家,因此当澳洲企业投资中国公司时,应该尊重本土的管理团队。也透过《商圈》的专访,让读者了解收购中国智联的背后,其实是一次友善的救援,最后也缔造十倍投资的奇迹。详情请见→原创 | 澳洲骄傲 赢在全球,专访Seek创始人兼CEO Andrew Bassat 先生] Costco澳洲区董事总经理Patrick...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