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光

艾琳 | 西方诗歌盛宴中的东方元素

华裔诗人、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人

2022年 4月 9 日,悉尼诗歌  (poetty sydney)联手内西区嘉年华  (InnerwestFestival)为象征派诗歌先驱、   法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查尔斯  波德莱尔  (charlesBaudelaire)和著名华裔诗人艾琳  (AileenMoka)举办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日庆典。总策划Angelastretch女士表示,她非常赞赏艾琳女士的艺术品格和艺术成就,   当得知艾琳与波德莱尔的生日为同月同日时  ,便萌发了发起这次诗歌活动的念头。她感到特别荣幸,能够首次邀请到华裔诗人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做客悉尼诗歌,以诗为媒与波德莱尔隔空对话。

艾琳是谁?她是怎样出现在悉尼诗歌的聚光灯下的呢?翻开关于艾琳的陈述,有这样一段话: “用生命奋不顾身体味生活的追光者,把日记和书籍藏进旅行箱,无畏行走的流浪者;把漂泊的孤独、肆意的不羁、刻骨的柔情落于笔尖,融进艺术表达  ,用一首首动人的诗句和一件件艺术作品将自身的感悟雕刻进时间长廊无我之旅。”

无需高大的学历堆叠  ,没有酷炫的艺术履历,也不在乎繁复的头衔堆砌…寥寥数语阐释了艾琳空灵的艺术境界和洒脱的处世哲学。在Google上搜索 “华裔诗人”,关于艾琳的新闻几乎占据了整个页面, “鸢尾的情绪”系列诗会、受邀文学艺术论坛、作为艺术大赛评委公益使者等报道不胜枚举。

艾琳  ,华裔诗人、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人,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艺术系策展与文化领导学专业硕士学位,专注当代艺术、艺术评论与艺术收藏。著有IrisLovers、 《鸢尾的情绪》 《艾的绪语》诗文专辑,举办 “鸢尾的情绪” “鸢尾的旅行” “鸢之花”系列艺术分享会  ,”陪孩子写一首诗” “给孩子们的诗” “山水之恋”  “有没有一首歌”  “粉红十月”主题活动策划人。艺术主题与对话关注女性成长与权益、多元文化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自信、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尽管艾琳有企业家、画家等多种头衔,但大部分人是通过诗歌认识她的。仅2019年 “鸢尾的情绪”  “山水之恋”系列活动便在中澳两地举办了 13场,诗歌分享不仅怡情雅集于山水间、美术馆、艺术中心,而且走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大一附中的校园。每一次诗会都高朋满座、诗意盎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桂林阳朔举办的由胡润艺术荟总监杨建勇先生策划的 “鸢尾的情绪”艺术分享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艺术形式展开,网络关注人次高达20余万。

近年来,无论是华语文坛的中华诗词交流及创作国际研讨会、徐志摩诗歌雅集、艾青诗歌月 ,还是国际性的昆士兰诗歌节、悉尼诗歌节、歌德诗歌之夜(德国)、简  奥斯汀嘉年华  (英国)波德莱尔之夏  (澳大利亚 )、莎士比亚之夜  (澳大利亚 ),艾琳都接到了主办方的盛邀,这位华裔诗人成为各文学艺术盛宴中闪亮的东方元素。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诗歌都已经成为小众艺术领域,但艾琳一直笔耕不辍。她在谈及文化自信时,写下尤为令人感动的一段文字: “水是有记忆的 ,即使在被任意次稀释后  ,仍能保留先前溶解在其中的物质记忆。作为移民艺术家,我们都有着一串串、一层层不断叠加的记忆。有时似乎很确定我是谁  ,从哪里来,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则是陷入无尽的迷茫,迷失在平静的空气中,迷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迷失在不断的自我找寻中……童年的文化记忆,就像一叶轻舟从夕阳的余晖中闪现,随即又骤然消失在霭霭迷雾之中。在持续的艺术探索中  ,在自我身份省思的过程中,我会将潜意识的碎片不断地拼接  ,慢慢地,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记忆  ,当这种记忆的浓度和厚度足以支撑我的艺术表现的时候  ,文化自信便油然而生。这种自信包括华裔背景的认同、海纳百川的宽容和厚积薄发的深沉。”

她涉猎广博,表达经纬纵横  ,观点明确犀利。当被问及艺术生涯,她微笑着说:”若不是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关伟先生和胡润艺术荟总监杨建勇先生联名推荐我去学习当代艺术和艺术评论  ,我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曾经的那些让父母很困惑的诗句和作品有这么高的人文价值。”艾琳十二三岁便开始用长短不一的”暗语”写日记  ,业余时间读书、习字、绘画、写诗……一坚持便是30年。

艾琳的当代艺术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及时映射,直情径行,用自由独立艺术语言阐释省思的深意。  2022年年初  ,她关注到悉尼疫情的暴发,一场为期 12天即兴创作的当代艺术展 《囚  变》拉开序幕。艺术展本身便是一件行为艺术品,空无一物的艺术空间在7日内变成一座囚城,又在闭幕当日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整个过程用艺术的形式探讨城市化进程、人类文明的变迁与发展,探讨身陷其中的人们面对着怎样的境遇。

其间  ,展出了艾琳在疫情期间创作的 《七十二变》 《祥云与交椅》 《囚》《回》 《鸢之非花》 《风暴》 《隐曰》等系列绘画作品,集街头艺术和装置艺术于一体的作品 《囚城》,还有艾琳在 12天的自我隔离期间,就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权利欲望、两性关系、浪漫主义、消费主义、多元文化、城市化建设等主题进行的深刻省思与探讨。

2022年4月 , 困于上海的策展人林明杰策划了一场以 “葱”为主题的云展。在这场单日流量高达百万的  《葱荣岁月 云摄影展》中,艾琳在海边种葱的短视频成为唯一受邀的海外行为艺术作品,受到了多方的关注。艺术现场是一片愁城,她立于海天之间,孤立无援,观众无法靠近也爱莫能助。她一遍又一遍地在巨浪袭来的海岸线上种葱,直到它们稳稳地扎根方才罢休;她用葱在沙滩上种出了一道道屏障  ,随意摆放的人字拖被阻隔在汹涌的浪潮之外,她静静地关注着巨浪的一次次汹涌  ,神色凝重却一言不发……

在艾琳艺术矩阵的排列组合中,我们探寻出非常多元的元素,丰富程度令人惊叹。她从事诗歌创作,不仅能用俊朗的硬笔书法形成视觉艺术品  ,还能用声音的艺术多情地演绎;她创作艺术作品,能同时用中英双语撰写艺术评论,这为艾琳成为2019年青少年礼仪大赛评委、 2020上海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现代诗评委会主席、  2021全球华语朗诵大赛评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作为评委的过程中  ,特别令艾琳感动的是,在公益活动中连线英国、加拿大、意大利、  日本、中国等世界各地的热爱艺术的青少年朋友。看到他们不时的进步、分享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艾琳心中感到无比骄傲。她曾连线西藏、广西等一些边远山区的孩子,听他们朗诵一首首自己书写的小诗,那美好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作为2023年上海书展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销售冠军、青少年诗歌艺术集 《倾听未来的声音》的主编,  《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 《中国百年诗歌精选》等诗文集的副主编,作为粉红十月  “pinkHope”  “MarvelousHer”乳腺癌宣传月系列活动的策划人、  “生命之轻”女性艺术对话的主持人,作为 “山水之恋”公益环保系列艺术活动、  “悉尼青少年诗歌艺术节”的负责人,艾琳在艺术探寻的路上不断地回馈社会,更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艺术家和爱好艺术的朋友们架起互动的桥梁。

青少年时期海派的人文气息、开放包容的教育赋予艾琳良好的艺术底蕴;后续海外的求学、创业、生活给了她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十余年穿行于欧洲、中国、澳大利亚之间的艺术访学与世界文化遗产寻迹之旅,开阔了她的格局与视野。在当代的诗歌和艺术界,艾琳俨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她的工作室还有往后20年的艺术规划图。此时,她顽皮地拿出了写给自己的生日寄语,权作本文的结束语

美目有盼四十有余,盛而不赘,警而不惊

不依草木,不附空谷  … … 潜行,潜行        

Related Articles

华人之光

谭跃继–我们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里昂家庭博物馆馆主 想想,我们的一生应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谭跃继  (yuejiLyon)  2023年 6月底,谭跃继  (yuejiLyon)  全家搬离墨尔本kew的里昂家庭博物馆(LyonHousemuseum),  因为他们已经把总价值5600万澳元的整个建筑和馆内 350多件收藏品,悉数捐赠给非营利组织里昂基金 (LyonFoundation)  了。 我有幸参观了博物馆。无论是整个建筑的宏伟壮观,还是里面每个细节的匠心巧工、藏品的新奇独特,都让我惊异,不敢相信如此伟大的工程竟然是夫妇两个人,靠着勤奋工作,从1990年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建造和收藏的。 澳大利亚人corbett Lyon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付诸行动...

华人之光

关伟: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实验者与实践者

在海外华人艺术家中 ,关伟先生的标签尤其多  :画家、雕塑家、装置艺术家、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实验者与实践者、中澳艺术交流的使者等等。他还在2021年获得西悉尼大学授予的创意艺术博士的殊荣。关伟33岁时移居澳大利亚,  30多年来一点点被澳大利亚观众熟知并喜爱,成为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被很多主流艺术机构与画廊收藏,也获得私人收藏家和名人们的青睐,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凯特 ·布兰切特也是关伟作品的收藏者。关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 70多场个人展览。 20世纪80年代,各种西方思潮涌进中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如饥似渴地迎接这些知识。当时北京有很多充满思想、艺术类的小团体 关伟 从中国艺术家、华裔澳大利亚艺术家到澳大利亚艺术家 关伟 1957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或许是因为血液里继承了老北京爱玩的传统,关伟在青年时期就是艺术圈的活跃人物。  “20世纪80年代,各种西方思潮涌进中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如饥似渴地迎接这些知识。当时北京有很多充满思想、艺术类的小团体,比如星星画会、无名画会……我们几个好朋友也有个一小圈子,大家在一起探讨艺术、一起写生、一起画画。”...

华人之光

Jennychen |从15岁的小留学生到堪培拉ACBC主席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  (ACBC)成立于 1973,对澳中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进商业,连接交流,提供最新的市场洞察力 ,中澳知名企业家多为ACBC会员。ACBC全澳主席包括前维州州长JohnBrumby ,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总监Davidolsson,各州的主席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而你绝对想不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ACBC主席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却由一个年仅34岁的中国女性担任,她就是Jennychen。 为什么 Jenny能在别人事业刚刚起步的年龄,担当如此重任呢?她在澳大利亚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 澳大利亚是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国家 也许你想不到,眼前这个头脑清晰、做事麻利、勤奋好学的领导者,   曾是一个 15岁来澳大利亚,在飞机上一个人抱着毛毛熊哭泣不止的小留学生。...

华人之光

赵惠云–“玛丽”医生的故事,墨尔本VOGUEMEDICAL全科诊所创始人

看到赵医生第一眼的感觉是,秀外慧中、优雅脱俗。似乎像其他澳大利亚医生一样,她也是养尊处优惯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且你也无法想象她曲折崎岖的人生和医学生涯——在中国接受教育、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淬炼人生、在澳大利亚治病行医。她医术精湛,精通中医,做过 10年内科主治医生和23年全科医生,现担任澳华医疗联盟主席、世界华人全科医师协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杂志编委,荣获2020年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章。她就是墨尔本VOGUEMEDICAL 全科诊所创始人赵惠云女士。 海外 30年不忘初衷   救死扶伤敬佑生命  20世纪90年代,医生在哪儿都是稀缺资源,在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更是如此。该国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支持,本来在中国的医院做内科主治医生的赵惠云,就这样被一个偶然的机会带到了异国他乡,成为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医疗团队成员。 虽然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条件艰苦,但真实的体验还是让人意想不到。赵惠云医师最初就职于拥有600张床她组织资源  ,10年里每年两次组织社会活动,为医院和科室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募捐药品和医疗器械。所有款项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