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之光

谭跃继–我们要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里昂家庭博物馆馆主

想想,我们的一生应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谭跃继  (yuejiLyon) 

2023年 6月底,谭跃继  (yuejiLyon)  全家搬离墨尔本kew的里昂家庭博物馆(LyonHousemuseum),  因为他们已经把总价值5600万澳元的整个建筑和馆内 350多件收藏品,悉数捐赠给非营利组织里昂基金 (LyonFoundation)  了。

我有幸参观了博物馆。无论是整个建筑的宏伟壮观,还是里面每个细节的匠心巧工、藏品的新奇独特,都让我惊异,不敢相信如此伟大的工程竟然是夫妇两个人,靠着勤奋工作,从1990年开始一点一滴积累、建造和收藏的。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付诸行动  ,而且行动一辈子,更难得的是,还要带上伴侣共同奋斗。但corbettLyon实现了。

里昂家庭博物馆占地 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 1200平方米,  2003年开始设计建造,2008年完工,历时5年。  2009年开业以来,已接待成千上万人来此参观。它曾被评为世界十大家庭博物馆之一。  2010年获得了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哈罗德—德斯布罗—安尼尔建筑奖。之后 10年他们又在家庭博物馆隔壁建设了一座公共博物馆。

馆主corbettLyon是墨尔本 Lyons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董事。作为澳大利亚获奖最多的设计从业者之一,corbett拥有 40多年的专业经验,其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享有美誉。昆士兰皇家儿童医院、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新学术大楼,还有必和必拓公司前总部都是他的杰作。

这个博物馆的每一处都显示着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进门隐藏式旋转的储藏包柜、隐藏式画柜,天棚上全家用两个星期想到的所有词汇打印出来拼出的”ART”字符,古式管风琴铸造的音乐圣殿,以及浑然天成地融入整个博物馆的厨房、餐厅、书房、卧室……

corbett也是墨尔本大学的教授级研究员,并于 2009年被任命为该大学墨尔本设计学院的建筑设计客座教授。他还是一位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品的重要收藏家和评论家,  曾多次参加澳大利亚和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和建筑论坛。  corbett也是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的名誉理事和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的终身会员。

打造一座家庭博物馆,这个梦想源自他的一次游历。  1980年,他在威尼斯参观了美国收藏家peggyGuggenheim的一栋豪宅。那是一座家庭博物馆 ,开放了 28年,直到主人去世。corbett深深为之震撼。那时澳大利亚在世界艺术领域并不突出,corbett暗下决心,也要建设一个家庭博物馆,让澳大利亚也能拥有世界著名的家庭博物馆。

当然,corbett也确实有这个条件  ,他热爱艺术,且有很深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他出身于建筑设计世家。父亲拥有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母亲是室内设计师,她自己也出身于建筑世家。作为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大,corbett一直表现优秀且充满责任心。 Corbett中学就读于墨尔本著名的私立学校BrightonGrammar  ,大学毕业后获得美国国家电报协会国际奖学金,借助奖学金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回澳大利亚创业,虽几经波折,但博物馆外观最终功成名就

如此杰出的 corbett在 36岁时还是单身  ,他在等待谁呢?

谭跃继,  1961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业务强,英语好,  20世纪 80年代初就被派往国外工作。父亲在海外省吃俭用攒下一些钱  ,先送谭跃继的哥哥谭跃初到澳大利亚,等谭跃继从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也把她送了过去。谭跃继说,  自己一直像个男孩子,一心奔事业。  1990年,她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正赶上当地经济衰退,工作很难找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免费的实习工作,她分外珍惜,好在后来老板决定留下她当程序员。之前  ,家里给了一张机票和第一学期的学费,其他一切都要靠自己。她不愿意靠嫁人拿身份,于是自己申请了技术移民  ,很快获得永久居留权。有了工作经验,有了身份,也就有了资历,她进入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的澳大利亚国立银行  (NAB)的软件中心工作。

工作稳定后   ,父母开始催婚了   ,此时她已经33岁,经人介绍认识了corbett  。上天就是如此神奇,两个忙于工作、无暇谈恋爱的男女,就像等待彼此已久,见面有说不完的话。两人虽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三观相当一致。

corbet t的父母看到儿子终于谈恋爱了,大喜过望,也开始了西方父母少有的催婚  ,或许这就是所谓  “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上对的人”。于是两人相识3个月就结婚了

1994年结婚的时候,他们没有举办仪式,只用 100澳元租了一套婚纱  ,全家人一起吃个饭。婚后住的是一间破旧的两室一厅的排屋。下雨的时候还漏水。原来来corbett这些年赚的钱一方面用于扩展生意,另一方面购买了许多藏品。谭跃继说,结婚近30年,她没有买过一件奢侈品。或许corbett就是看中了谭跃继有东方女性的美貌和美德。

跃继说谈恋爱的时候  ,corbet t也兴致勃勃地述说了他的伟大梦想,但她当时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只表示全力支持。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会是一辈子的事。跃继先后生了两个女儿,虽然corbet t的父母对她特别好,但是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她一边工作  ,一边带孩子,非常辛苦。等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  ,历时5年的博物馆设计也完成了。

整个建设从2003年开始又花了5年时间。建设过程更是艰辛。比如  ,一个墙面要用 1100个圆柱镶成一个图案,每个圆柱重 1.5公斤,还有正反面,建筑公司不愿意花时间,跃继主动请缨让她来干。每天工人收工后,跃继就爬上高高的脚手架,每次拎几个,一个个粘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为筹备第二个博物馆而向市政厅提交申请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波折,一个官司打了一年,仅律师费就花了 30万澳元。胜诉的那天,跃继大哭一场,她没想到,实现一个梦想这么不容易。但是想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什么,而不是追求荣华富贵、娱乐享受,她认为值得。

跃继也很感恩先生,她说这些年,他们几乎没有发生过争吵,遇到不同的意见  ,都是慢慢地讲道理。跃继记得婚后自己第一次发火是因为女儿的学习,

她虽然不是虎妈,但是受自己成长环境的影响,对孩子学习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先生当时虽然有不同意见,但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反驳,而是等跃继冷静后,才阐述他的教育理念,跃继被说服,也不再逼孩子学习。如今两个女儿也都是优秀的设计师。

corbett夫妇的两个女儿应该算富三代了,但面对父母捐赠5600万澳元的决定,她们大力支持。按照一般人的想法  ,这些本该作为遗产留给她们。但是他们一直培养女儿独立的观念,就像corbett自己也是独立创业,没要父母一分钱,甚至特意避开父母的帮助,追求自己的成就感。

corbett全家在博物馆整整生活了 14年,他们的两个女儿也算是在博物馆长大的,熟悉这里的一切。住在博物馆的益处是:在餐厅吃饭时可以看到墨尔本著名艺术家HowardArkley的画作;坐在沙发上看书,旁边摆着的就是艺术家patriciapiccinini的雕塑  ;而在厨房做饭,则能欣赏摄影大师pollyBorland拍摄的英女皇的照片。

不过害处也很明显  ,从小她们就被要求整洁,因为一周总要有两三天对外开放  ,想想家里三天两头地来客人,偌大的博物馆  ,清洁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跃继从来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地打扫,她认为自己可以给他们的博物馆和收藏品最大的呵护,这更是她的骄傲和荣幸。此时她对收藏已经相当内行了 ,有时候先生都要听她的建议。但是女儿明确表示,家庭博物馆是父母的梦想,她们有自己的梦想。跃继非常尊重她们的想法,因此从来不要求女儿当博物馆免费的劳动力。

如今,corbett和跃继已搬出博物馆,但还担任博物馆的管理人。他们正在将两间博物馆打通,准备 2024年年初开放,跃继说她以后会欢迎更多的华人来这里参观。同为华人,我也深深地为跃继感到骄傲和自豪。

Related Articles

华人之光

关伟: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实验者与实践者

在海外华人艺术家中 ,关伟先生的标签尤其多  :画家、雕塑家、装置艺术家、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实验者与实践者、中澳艺术交流的使者等等。他还在2021年获得西悉尼大学授予的创意艺术博士的殊荣。关伟33岁时移居澳大利亚,  30多年来一点点被澳大利亚观众熟知并喜爱,成为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被很多主流艺术机构与画廊收藏,也获得私人收藏家和名人们的青睐,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凯特 ·布兰切特也是关伟作品的收藏者。关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 70多场个人展览。 20世纪80年代,各种西方思潮涌进中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如饥似渴地迎接这些知识。当时北京有很多充满思想、艺术类的小团体 关伟 从中国艺术家、华裔澳大利亚艺术家到澳大利亚艺术家 关伟 1957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或许是因为血液里继承了老北京爱玩的传统,关伟在青年时期就是艺术圈的活跃人物。  “20世纪80年代,各种西方思潮涌进中国,我们那时候很年轻,如饥似渴地迎接这些知识。当时北京有很多充满思想、艺术类的小团体,比如星星画会、无名画会……我们几个好朋友也有个一小圈子,大家在一起探讨艺术、一起写生、一起画画。”...

华人之光

Jennychen |从15岁的小留学生到堪培拉ACBC主席

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  (ACBC)成立于 1973,对澳中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促进商业,连接交流,提供最新的市场洞察力 ,中澳知名企业家多为ACBC会员。ACBC全澳主席包括前维州州长JohnBrumby ,金杜律师事务所国际总监Davidolsson,各州的主席也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而你绝对想不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ACBC主席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却由一个年仅34岁的中国女性担任,她就是Jennychen。 为什么 Jenny能在别人事业刚刚起步的年龄,担当如此重任呢?她在澳大利亚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 澳大利亚是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国家 也许你想不到,眼前这个头脑清晰、做事麻利、勤奋好学的领导者,   曾是一个 15岁来澳大利亚,在飞机上一个人抱着毛毛熊哭泣不止的小留学生。...

华人之光

赵惠云–“玛丽”医生的故事,墨尔本VOGUEMEDICAL全科诊所创始人

看到赵医生第一眼的感觉是,秀外慧中、优雅脱俗。似乎像其他澳大利亚医生一样,她也是养尊处优惯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而且你也无法想象她曲折崎岖的人生和医学生涯——在中国接受教育、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淬炼人生、在澳大利亚治病行医。她医术精湛,精通中医,做过 10年内科主治医生和23年全科医生,现担任澳华医疗联盟主席、世界华人全科医师协会秘书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杂志编委,荣获2020年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章。她就是墨尔本VOGUEMEDICAL 全科诊所创始人赵惠云女士。 海外 30年不忘初衷   救死扶伤敬佑生命  20世纪90年代,医生在哪儿都是稀缺资源,在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更是如此。该国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支持,本来在中国的医院做内科主治医生的赵惠云,就这样被一个偶然的机会带到了异国他乡,成为援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国际医疗团队成员。 虽然知道巴布亚新几内亚条件艰苦,但真实的体验还是让人意想不到。赵惠云医师最初就职于拥有600张床她组织资源  ,10年里每年两次组织社会活动,为医院和科室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募捐药品和医疗器械。所有款项 ...

华人之光

张震 | 在澳洲崭露头角的华裔精神病专家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动荡导致大量精神问题的产生 :压力、抑郁、焦躁、成瘾……自杀的,行凶的,甚至造成集体性恶性事件的层出不穷。 对远离故土和亲人的新移民和留学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这时候如果在澳大利亚能找到一个会说中文的资深精神病专家可谓救命稻草。  张震就是这样一位被澳大利亚主流认可,出类拔萃的华裔精神病专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法庭资深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悉尼万丝利高加华医院院长  (Medicalsuperintendent),医学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  悉尼精神病专家中心主任。看到这么多头衔,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华人,毕竟这是精神专科,不仅需要医术高明,英语精湛,更需要天赋技巧,能够矫正西方人精神和心理的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 张震讲了很多精神卫生问题,从华人留学生到企业家,从澳大利亚社会名流到监狱罪犯。除了周末,他几乎每天工作都超过 8小时。”患者实在太多”张震痛心地讲述了华人移民自杀的问题。临床工作中张震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个求助的患者,如果你掉以轻心,都有可能失去生命。 在悉尼能讲中文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大概只有他一个,一些疑难杂症患者也不断地从其他医生那里转到他这里。他能综合患者的多方面因素,找到其中的关联。比如,一个久治不愈患者,他细心观察到此人没有胡子,果断地让他检查雄激素浓度,一下子找到了病根;一个多年被诊断为精神病的澳大利亚人,他经过几次问诊后,果断地确认这个人没有精神病,最后患者和家属卸掉精神负担后,真的一切如常…… 我忍不住问他:你每天接触这么多患者,听那么多关于童年的伤痕,是不是负能量太多了呢?他说:”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起来,我其实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欢做精神病专家。””喜欢做精神病专家”  ,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呢? 天赋异禀,兴趣是最好的选择 张震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分校。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卫生部,之后到澳大利亚继续进修。一开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读公共卫生硕士  ,之后又被录取为悉尼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习卫生统计。性格外向、乐于与人交流的张震觉得做卫生统计太枯燥  ,于是决定考行医执照。他曾担任综合医院急诊科、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住院医生,儿科医院住院总医师。...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